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教师的上课情绪与效果

(2022-06-05 07:53:08)

            教师的上课情绪与效果

 

  屠格涅夫曾描写过一次果戈理朗诵《钦差大臣》的情形。果戈理很不满意演员们的表现,于是他决定由自己来读,准备将全部的台词从头到尾读一遍给他们听。朗诵会在他家里一间会客室进行。他读得非常认真,良好的情绪完全沉浸在剧中的情节和人物之中。他的头部、手势,以至身段动作,还有脸上的表情,尤其是富于变化的声调、口吻,仿佛完全是几个人物在对话、争吵,无不感染着在座的听众。听众时而静默,时而爆发大笑,这种反应又无不感染着果戈理,使他更有热情深刻而准确地表达出剧中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房门推开了,一个年轻的作家冒冒失失地走进来,急促地向大家点头,然后就是一笑,接着又很响地移动椅子,喘着气坐了下来。原来特有的情景和气氛完全被破坏了。果戈理只好中断朗诵,用力地敲响桌上的叫人铃,向闻声赶来的仆人,发怒地质问:“我不是吩咐过不要放任何人进来的吗?”但那个作家一点也没有感到难堪。果戈理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读下去。但情形完全不同了。他开始读得匆忙,含糊吞吐,又读漏了字,有时把整个句子都漏掉了,也只是挥挥手略作表示而已。那个突然出现的年轻作家已使他分了心,精神再也集中不起来了,情绪变得低落,朗诵的效果就大不如前了。

     屠格涅夫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的上课跟果戈理朗诵《钦差大臣》的情形差不多,如果中途受到干扰,或纪律时好时坏,时时须停下讲课的内容来进行组织教学,教师须时时分心,精神无法集中,来上课时的满腔热情,原来的高涨情绪遭到冷落,讲课的思路和计划受到阻碍,感兴被打断,结果讲课就会出现条理混乱,吐字不清,辞不达意,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形,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与此相反,如果课堂秩序良好,学生留心,聚精会神,教师的一言一动都在学生中引起积极的反应,教师的讲课就会越讲越好,还会产生许多灵感,原来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办法和精彩的语言,这时都会突然涌现出来。那么学生在课堂的收获就会多得多,所学的知识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受益是说不尽的。

    所以教师备课固然要充分,上课固然要认真,但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条件,给教师的上课以支持与鼓励。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的活动,是无形的,无法像机械那样运转,是很讲情绪的,心境变了,情绪变了,思维、表达也随之而变,上课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6作文与词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