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怀念宁城中学
我一共三次出席全国学术交流大会。一次是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在武夷山召开的全国教学学术研讨会,后两次是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持的分别在广西桂林、天津召开的教研会议,后来还因我的《教学新思维》获奖,“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发来通知邀我到北京参加全国“以德治国论坛”的研讨会,后来还有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发来邀请函邀请我出席泰国曼谷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后两次我都没有参加。领导使我失望。像我等无名的下层教师,虽属本身业务范围,不要说是国际会议,就是国内会议,求其报销也犹如蜀道之难。况且领导绝不甘心声高震主,功高盖主。想一想,都会从头冷到脚跟。小小教师还想出席什么国际会议,不要痴心妄想了。我三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多是自己贴钱的。报销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每次会议,只要大会报到处允许,我都尽量外出就近找最低档次的旅店过夜,甚至在街边大排档最廉价的消费处就餐。自己为的是工作学习,却须这样无奈,有时心都发寒。三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受益匪盏。听过好几个全国特级教师上的公开课,听过北大附中、清华附中教师的讲课,听过教育专家、师大博士生导师的学术报告,领略过魏书生等名师的风彩,对自己打开教学的思路,启发不少。可惜自己无力多去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有的领导的讲话,听不到一句心暖的话,有希望的话,更听不到一句聪明的话,使人振奋、茅塞顿开、有所启迪的话,不留心时,似乎在滔滔不绝,很有水平,当你集中精神倾听,才发觉他似乎什么也没有讲,或并没有讲什么,许多时候是不能自圆其说。能力如何就决定了其用人,甚至决定了其胸怀。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就不足为怪了。在其手下你想争取到机会去学习提高自己,那就难上加难了。
那些领人扫兴的话,使人丧失信心的话,我就不想多说了。说些让自己开心的话吧。说说去武夷山参加全国的学术会议吧。那次会议,是因为我的一篇四千多字教学论文《要让学生“动”起来——小议语文教学法》(见冯国流文集第1卷《教学新思维》、1996年10月27日《西江日报》)获得全国教学论文征文比赛一等奖而被特邀参加的。那次会议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使我懂得了自己的价值。我像一只雄鹰,平时飞得比公鸡还低,这一次我却是一飞冲天,直冲云霄,使在地上的公鸡仰头而望,大为惊诧。我从在宁城中学教室默默无闻的讲坛上,一下子登上了全国的学术会议的讲坛,可谓一鸣惊人!
经校长同意,我在1996年8月1日早上就出发了。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莱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广宁乘汔车到广州,在广州又登上北上的火车,到南昌又转车南下,到邵武又乘汽车,经过九十多公里的山路,奔驰的汽车终于把我带到了像世外桃源般的武夷山中的会议报到地点——中华职业学校。那已经是8月2日上午10点钟的时候。杂志社一个女编辑接待了我。会议已开了一天,我说明了迟到的原因,办了登记手续,找到了住处,下午就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共有105人,除了西藏、新疆外,大陆的全国各省都有人参加。除了杂志社编辑部负责人、特邀的专家、学者的讲话外,征文比赛获奖者在会上发言的有17人,我是其中之一。会议中听到了许多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行们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演讲高雅的风度,对问题精辟的分析,独到的见解,美妙语言之精彩,思维逻辑之严密,知识之渊博,举例之生动,富有感染的说服力,活生生的现身说法,见闻所及得不到,书本学不到,感觉具体,印象深刻,使我大开眼界,增长了我许多见识,填补了我脑海中的许多空白,给了我许多启发,永远都留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的水平之高,惊人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叫我发言真有点害怕,甚至有点发抖。主持人点到我的名时,我很久都没有反应过来。我努力镇静自己,还是鼓起勇气,拿着一本自己写的二十万多字的书稿,登上了那个对我来说像神圣一样的讲坛。
我的开头语是:我尊敬的首长,领导,同行的先生们:你们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分出色的精英,你们是行家,是我的带路人,是我找不到的高明老师,我是你们的小学生,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我在这里发言是显丑,是班门弄斧,但为了学习,弄斧必须到班门,是抛砖引玉。俄国作家契诃夫有句名言叫:世间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必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按照上帝给它的嗓子叫好了。现在我这个小狗就在这里叫几声,请你们指教!我发言的题目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我觉得当语文教师太辛苦了,在所有的课任教师中,语文教师是最辛苦的。我们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要这样辛苦,语文教师应该要走科研发展的道路,应该从勤奋型往科研型方面发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我们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路。我们要转变观念,要下决心走符合科学创新之路,避免那种勤勤恳恳的低效率劳动,更不要只是埋头耕耘,不问收获,不要以为辛辛苦苦地做就是一个优秀教师。不要总以为作业多,批改细,补课勤就是好园丁。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教会学生自己去走路,自己去钻研。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批改。书让学生自己去读,作业、作文让学生自己去改,我们只教给他们方法。把你怎么读书,怎么批改的方法,教给学生。在这方面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有句名言,叫做“没有好的教法,只有好的学法。”“学法”比“教法”更重要!我这次获奖的论文《要让学生“动”起来》讲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但这里讲的并不是那些内容的重复。我们要从繁重的批改中,从课堂的辛苦教学中解放出来。我们要从最辛苦的教师变为最轻松的教师。我们必须想出办法,自己解放自己!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给你减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语文教师要走读书——教书——写书的路。读书要围绕所教的书来读,有的课文是节选的,你要去读整本的书,要读有关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包括身世,某些引人注意的细节,还有思想观点,个人风格,创作情况或作品的时代背景,正反方面的评论材料。这样你就能对课文的主旨及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教得就更生动,使教学能教到点子上。还要读有关教学经验的书,学习别人的教改经验,开阔视野,广纳信息,为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丰富自己的教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而努力。总之读书要为教书服务,用读书来指导教书。除了读书,教书,还要写书。所谓书,就是把一篇一篇文章合起来就是一本书。光会教书,不会写书,顶多是一个教书匠,是半个语文教师,还不算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昏昏”,怎能使学生“昭昭”呢?自已不会写,怎能指导学生去写呢?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要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就要在写作方面下一翻苦功。写书也要围绕教书来写,要为教书服务,要写教学论文,要回顾教学的过程,有哪些是成功的,有哪些是失败的,要总结教训,总结经验,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不要怕不会写,只有写才会写,写下去就会写。不学写,不敢写,永远也不会写。如果你能从繁重的批改中,从辛苦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你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除了读书,你还可以写书,反过来它又会提高你的教书质量的。这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事情。这是我自己的体会。你们看,这一本就是我自己写的书稿。我的写作能力,虽然比不上在座的诸位同行。但我并不感到惭愧或不该写。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为了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我将继续努力!
我觉得我所讲的两点,就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做的!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话。
我的发言,赢得了满堂的喝彩,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也得到了在座专家的点头认可。当我发言结束,离开讲台走向自己座位时,许多人伸过手来同我握手,表示对我的赞扬,有的还递给我名片,希望今后能加强联系,好些人还争着要去我的书稿,在会上互相传阅。我想不到我的发言会这样成功。我好像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荣耀,安慰和满足。好些浏览过我书稿的同行都认为我的书稿写得好,有价值,值得出版。有的人说:“你是一个唯一的带着书稿来开会,上台发言的人。”还有的人说:“像你这样的教师,实在太少了!”
会议的最后一天,是游览武夷山。我同与会者一起坐着竹筏游览了九曲溪。九曲溪的水也像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九曲溪两岸的山也像桂林的山那么奇,那么秀,那么险峻。还饱览了最秀丽的玉女峰,最奇特的鹰嘴岩,最雄伟的大王峰,还有晒布岩,天游峰,一线天,桃源洞等风景。山水如画,人在画中。真有一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最后还参观了朱熹的纪念馆。朱熹在武夷山一带求学、讲学、著书长达40余年。他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播及海外。纪念馆内有朱子全身坐式的塑像,100余幅的生平事迹的图像,还陈列着朱子一些珍贵墨迹和一部分著作。我教过朱子的《熟读精思》等文章,现在亲身来参观他的纪念馆,生活过的地方,感到一种无比亲切。受益良多。
但不能使我忘记和受益更多是学术会议给我的感受。在广宁活了几十年,我不曾认识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人认识我。但在这次学术会议上的一席发言,却有很多人认识了我,也使我认识了很多人。
这是我是活了几十年,最快活的几天。这种从来没有过的满足感抹去了我在宁城中学的许多创伤。现在回忆起来,还激动着我的心。
宁城中学给了我很多磨难,也使我得到了很多成就。磨难也好,成就也好,我都不想再去回忆它了。写它是为了忘记它。让宁城中学的名字与磨难,一起消失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