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语文到底应教些什么
语文到底应教些什么?也就是说究竟教知识,还是教技能?这个问题,我是教了三十年,思索了三十年。按理说,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老师教给他们的语文知识并不少,尤其是怎样造句,怎样作文,怎样读书的知识更不少,但不少学生读到高中仍然不会看书,不会作文,甚至写不通句子,这是为什么?不能不说这是偏重知识而轻视技能的教学结果。
知识不等于技能,知识与技能相去甚远。有一则寓言说的道理使人很容易明白。话说先前有个人很想学游泳,于是他读了很多有关学游泳的书,他以为有了游泳知识就等于学会了游泳。结果当他跳到水中去的时候,手怎样划,脚步怎样蹬踢,身体怎样翻摆,书本的知识全不会用,只挣扎了几下就沉到水底去了。语文重知识而轻技能的教学的结果有似于此。不能转化为技能的知识是没有用的。
图音体的教学方法对语文的教学应该是有启发的。只要教者确是高手,那么他们的教学效果是可以有看得见的长进的。比如书法、钢琴、乒乓球,只要有一年半载的功夫,学生的成绩就确是领人刮目相看的,事实前后的对比甚至叫人不敢相信。他们的主要方法就是:练!老师只讲点要领,或边练习边指导。学生是从大量的实践训练中去领会和掌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和方法,并把它转变为技能的。
无庸讳言,语文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张志公说它是最不能立竿见影的。教给学生的知识的作用,有好些要在很长时期以后才能发挥出来,不能简单地同图音体的教学相比。但如能仿效图音体的教学,同样也可以创造一些奇迹。魏书生的例子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而“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既然技能是一种习惯,那么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不能老是靠老师教,光靠老师讲。老师只能领进“门”,能否把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变成习惯,变成技能,就要看学生自已有无恒心,刻苦的练习了。学生自已不反复练习到得心应手,胸有成竹的程度,就是说还没有成为习惯,就不可能具有什么技能。有权威的教育家从大量的实践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某种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学习某种知识要多付出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努力!
知识与技能也像干粮与猎枪的关系。成功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注重教给学生技能而不是知识,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当然要结合课文进行思想教育就不用说了,教书育人嘛!
(原载于1999年7月22日《肇庆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