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路易.康-Salk 研究所

(2010-09-10 13:29:30)
标签:

路易.康

圣地亚哥

建筑学

建筑师

圣塔巴巴拉

杂谈

分类: 设计
标签:建筑,清水混凝土,Salk, 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是离开洛杉矶都市区最近的的两个有文化的城市之一,另外一个是圣塔巴巴拉。圣地亚哥在南,圣塔巴巴拉在北。圣地亚哥,由于做生意或者打高尔夫球的缘故,我已经去过近10次了。我知道路易.康的大作-Salk 研究所就在圣地亚哥北郊区小城-La Jolla,但是以前的兴趣和精力无法集中在建筑上,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见面。也由于有了摄影这个新的爱好,也由于对建筑艺术的念念不忘,终于在2010年的九月五日,与这个建筑有一次“不太亲密的接触”了。
http://s3/middle/509ac761g8fe10ca6aac2&690研究所" TITLE="关于路易.康-Salk 研究所" />


夫人问,路易.康是谁?你怎么知道他的?我说,凡是读建筑学的人,是不应该不知道路易.康是谁的,就像玩摄影的不知道有Ansel Adams一样。虽然我的本科不是读的建筑学,但是读建筑学的书还是有一些的。因为读者您可能不是建筑学专业,那就让我多啰嗦几句吧。 远的历史不提,就说上世纪的。(惭愧,再远些,我也懂得不多)四大建筑学大师分别是Le Corbusier, Mies Van Der Rohe, Walter Gropius和莱特。然后,就是很多大师级别的人物了,路易.康,斯特林(英国人,代表作-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Renzo Piano, Alvar Alto, 丹下键三,Philip Johnson, Richard Meier, Frank Gehry等等(这些大师有些还健在,多已经作古了。)
http://s3/middle/509ac761g8fe10eef1b42&690研究所" TITLE="关于路易.康-Salk 研究所" />

总而言之,套用军事比喻,现代建筑师里面,四大人物是元帅的话,那路易.康等就是上将了。其在建筑学上的地位是相当的高。关于他的简介,维基百科有介绍:http://en.wikipedia.org/wiki/Louis_I._Kahn, 可惜维基的中文还没有详细的翻译。其生平大致如下: 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1928年赴欧洲考察,1935年在费城开业。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2-1954)。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http://s2/middle/509ac761g74c9b4e90a91&690研究所" TITLE="关于路易.康-Salk 研究所" />



不知道为什么原因,路易.康有二老婆,是否包的,我不知道,他的私生子在路易.康死后,追随父亲的设计足迹制作了一部记录片“我的建筑师”。我有看过,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一段他拍的Salk Institute校园正中,面向大海,记录着整个建筑物随着光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的空间和空间感。正式这个段落在我大脑中不停的会出现,也因为La Jolla是如此的近,我得以有机会来看看。

到达校园大约是下午4点,太阳还是很猛,但是太平洋就在往西不到500米了,而且没有任何的构筑和建筑物了,所以这里的气温很凉快,而视野非常的开阔。停好车,才发现这里大门紧闭。和保安谈了谈才知道这里周末和假日不开放!但是,还好,整个建筑物也就和一个足球场差不多大,四周是开放的,里面是进不去了,于是我端着三脚架围着这个学院转了一圈。个人认为,下次还要来。而这一次也没有白来。

“他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他阐述了建筑应 该怎样在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过程中创造的奇迹;他提到的光明与阴影,与他在建筑作品中善于把握光的作用一样,都启发着人们对存在和哲理的思考。”

从我这一次的绕场一周的亲历,正是如此。简单的规划,简单的体量,简单的组合,简单的材料,通过建筑师的组合,构成了简单的空间,但是绝对是不简单的感受。在这建筑面前,你突然发现,原来建筑和摄影一样,光是如此的重要的要素。你突然发现,建筑学的排比句是可以如此的优雅。你突然发现,这种简单和禅宗的表达是如此的一致。巴洛克和洛可可的繁荣是一种炫目的精彩,在这里,是风凉水冷的飘逸。建筑学绝对的理性,我是见识过的,那就是密斯的作品,在纽约和芝加哥。那种对比例,尺度,材料,工艺的追求加上对形式,颜色的最少化,创作出如蔡司镜头般的严谨。但是这种建筑给人的感觉太过于理性了,好像自己走进去了都是多余的。但是,在这里,同样是简单,同样是理性,但是心理的感觉完全不同。

关于施工质量
关于材料的使用。康在这里使用的很少的材料:清水混凝土,透明玻璃,一种类似象牙色的大理石(和Getty Center用的应该是一样的。),铁栏杆和木材。木材经过多年的使用之后,有开始破败的迹象,毕竟离海太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