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扎记八章(续)

五、上台去领奖
我这人不敢上台,一上台讲话就怯场,就紧张。当初,县里信合改成农商行的时候,要我上去讲话,我第一天晚上就开始紧张上了,第二天,更是双腿颤颤,发言稿哗哗直抖。后来话是讲了,但是省了一大段,因为实在紧张地讲不下去了。这次听说要上台领奖,还要讲话,心中更是紧张得不行。5月15日颁奖这天,我和老婆一起,早晨起床吃不下饭,中午腿有些软,上台要讲的稿早就斟酌了再斟酌的,都快能背过了,甚至还有写在手上的提示词。到下午,要上台了,反倒不那么紧张了。颁奖会上,官员讲话,个个西装革覆,底气十足,但轮到作家讲话了,李敬泽讲话,讲了半天,他手就索性插到包包里了,还有苏童,穿个牛仔裤,高大的身材左右晃着,一付吊儿浪荡的样子。一时间,看着这些我崇拜的作家的样子,我也就心情坦然了。作家嘛,就应该自由些,自信些,反正又不是官员,即使讲错话大家也不会见怪的。我事先还和他们沟通了,他们说你是作家吗,你就随便讲,讲啥都行的。记得给我颁奖的是山西省作协主席和作家马峰的女儿,接到奖杯,我忽然灵机一动,一时脱口而出:今天非常高兴能获得马峰文学奖。我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看到马烽老师的《吕梁英雄传》,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文学启蒙书,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我到今天依然记得,里边有个雷石柱,最后造出了地雷,有个康有富,最后被地主的儿媳给拉下水了……今天我获得以马烽老师命名的文学奖,我觉得我们是非常有缘的。在此,我愿意拿我今天获得的这个荣誉,向马烽老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谢谢大家。颁完奖后,获奖作家一起合景,我,莫言,梁晓声,于坚等几个,大家都说,只有我最帅,我特高兴。为此,老婆还给我发了一个红包。
六、几位获奖作家
在汾阳参加颁奖的两天,我和五位作家获奖的作家一直在一起。几位作家中,最有名的当数莫言,他有六个安保人员,到那里都有人要签名。他签了200册书也是一扫而光。当然了,谁让他是世界级作家么。再一个就是苏童,他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拍成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所有之处,也有很多粉丝,要和他合影的,签名的。中学生俱多,还有个山西的好象是经济报纸方面的记者,硬要苏童的联系方式,说是她是读着苏童的书长大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梁晓声老师,我是看着他的书开始的写作。他的《今夜有暴风雪》《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写的是真好,给我留的印象非常深。作品写的细腻深情,充满了激情。他这次凭大部头《人世间》获年度小说家奖。梁老师为人平和,年龄有些大了,但很低调的,一时间还和我谈了好多的写作问题,人非常真诚。诗人于坚长得不好看,年龄有些大,我对他的记忆是那天颁完奖,面对记者面对媒体采访时,他的身体有些颤,几几个个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当时排在他后边准备上场,看他这个样子,一时我也有了信心。作家大概都是这样,在作品中是巨人,但面对这个世界,却始终是害羞的,是低调的,是怯场的,是羞涩的。于是,在他怯完场以后,那么就由我继续怯场吧。反正怯场的我又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七、“吕梁文学季”印象。
这个奖对我的的影响还是大的,我非常感谢主办方,感谢组委会,这是对我创作的一种肯定与鼓励。同时,这个奖是关于农村题材的奖,可以看作是对至今依然坚持写农村题材作家的一种鼓励。
我们平时的颁奖,就是半天时间,顶多下午再组织个研讨会。参加这次颁奖会,我觉得组委会真正把颁奖变成了“文学季”。一个是活动规模大。一共八天时间,邀请了全国那么多的文学名家参加活动,像莫言、苏童、余华,阿来,等据说邀请了一个诺奖获得者莫言,邀请了六位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十三位鲁奖获得者。活动形式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有颁奖会,研讨会,交流会,有文学对话,文学讲座,朗读会,音乐会,又把电影与戏曲都穿插了进来,从9号到16号,一共举办八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各种活动相互穿插,令人耳目一新。据说,这是殴阳江河策划的,他策划的非常好,同时他还有个爱人是十月杂志的编辑,人长得也漂亮,为人谦和,总之,对他们两口子留下了好印象。我们就发现殴阳江河有些不对劲,老是和十月的季亚娅在一起,我就警告他,你快要传出诽闻了,他说,我们俩啊,天天都闹诽闻呢,原来他们就是两口子。据听说,他们俩认识的各行业的人特别多,在北京也很有人缘的,有一次我就想到,他们俩在北京开上一个饭,让这些搞艺术的人都去聚会,那该有多好,生意也一定会火爆的,但对他们说,他俩仍然无动于衷,一点也不领我的好心意。第二个是奖金也多,莫言一个人获了20万,虽然说这句有些俗,但实实在在个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获奖归来,市上的电视台采访了两次,做专访一次。风凰网记者采访一次。前几天,我到太白出版社去了一趟,他们那里已经打算要尽快把《胡不归》小说集出出来,预计三个月之内面世。另外,他们还有打算,要把我的中短篇小说重新编集子出新版本。而我目前创作的长篇他们也在着急地等待中。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回来以后,到省作协作了个汇报,然后又到曲江去,是和朋友高涛一起去的。我和朋友高涛到曲江去,他说起那里的房价,他感叹道说:先前才5000一平方,而现在已两万了,真是没想到啊,房价疯涨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的。我说:不是说房价涨你不知道,有很多时,我们自己身价涨,自己都不知道的。
——真是这样的。
好了,好了,不说了。还是去写小说吧,《当代》《十月》《芙蓉》《黄河》都等着要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