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侯波文字
侯波文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36
  • 关注人气:7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波文字:给一个朋友写的序

(2017-08-03 10:16:30)

花儿开放在山岗

 

 

蔡亮我不认识,也素未谋面。只是看简历,知道他是个老干部,参加工作很早,在县上工作然后调到市上来,主要在水利局与林业部门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其实不用看简历,只看看他的作品也就知道他这个人了。常言说,文如其人,有什么样的心底说什么样的话,有什么样的情怀写什么样的文章,这些都是装不出来的。

蔡亮的这本《仓原春秋》是个大杂烩,有一部分是故乡记忆,有一部分人物传记与传说,第三部分类似于工作笔记。基本上来说,在写作手法上都是传统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层面也都是中规中矩的。在这三部分中,我比较喜欢第一部分,有强烈的抒情气息,有浓郁的文学性,处处可见作者在心底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与挚爱之情。他在作品中描写了旧街道、碾场、杏园、田野这些场景,这也是我所熟悉与留恋的。时代发现迅猛,现在提起这些来似乎离我们很远了,但却是藏在我们记忆深处永远忘不掉的。不是那些外观的场面忘不掉,而是那些质朴善良的人们留给我们的影响太深了。作者似乎对这些生活非常熟捻,人物场景信手掂来,他用真挚的情感,写出了这些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写出了他们身上的那份人性的温热。

我看蔡亮写的自序,他说自己一直在从事行政工作,工作繁忙,写作也只是业余时间偶尔为之,只因为个人喜爱而写之,只因为打动了个人而写之,在我看来,正是这种淡泊名利,以及写作的无功利性,这种写作上的率性而为,却使他的作品质朴自然,富有真情实感,极易打动人。在这本散文集的第二部分中,他写了许多人物,有民国时期的爱国志士,有抗战时期的老八路,有孝顺的女儿,也有当代弄潮的人,所记叙的每一个人时代不同,从事的工种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都有一种担当意识,他们重情重义,敢做敢为,身上处处彰显着中华传统美德与民族大义。从作者所歌颂与赞美的这些人物中,我们也能从侧面看到作者的价值观与道德修养及他从小所受到的文化熏陶。

黄陵是一块黄天厚土,人文初祖黄帝就埋在这里,在这块文化沃土里成长起来的作者蔡亮,身上自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写出来的作品自有一种厚重感。他似乎受儒家文化浸濡比较深,儒家所宣扬的忠孝仁义,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强烈的体现,也构成了本书的核心所在。尤其是人物传说与传记中及最后附加的几篇祭文中,更能体现出这一点。这本书的每一篇作品几乎都在弘扬着中华传统美德,都在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这在倡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在强化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使他的作品少了一些锋芒。从本书看,他的思想一直行走在儒家传统文化的轨道上,但在这个经济高度发达,各种世界观碰撞、崇尚个性、崇尚反传统的年代,像这样中规中矩的文章是很容易被埋没的,是很难凸显出来的。

不过,管他呢。作者有开头第一篇《高原上的山桃花》中有这样一段话:“就在人们盼春念春怨春的时刻,不经意间,不知什么时候,荒郊山野间,梁峁崖畔上,突然泛起了一朵朵零零散散、若隐惹现的红色雾团。细看处,那正是高原上早开的山桃花……忽日一场小雨洒过,如洛神撒花般的,满山遍野的山花一齐竟相开放。此时的山桃花,苑若灿烂的朝霞,映红了荒山郊野,染紫了田陌村舍,使高原显得壮丽而纯美。真可谓:高原早春寒,百花俱冷眠,山桃独自开,娇艳赛天仙。”是啊,话是这么说,山桃花也是这般美,可是山桃花开得再艳丽,又有多少人去关注呢?

正是夏天,万物蓬勃生长,每一朵花都在争奇斗艳。所有的城市人都赶着开着车去看牡丹、芍药、月季、荷花了,像我们每个人身边习空见惯的山桃花、山杏花、野菊花等却极少有人关注,所有的人几乎忽略了一个事实,正是这些普普通通开遍了田野的野花,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些普普通通的花,使我想到了作者作品中写的那些小人物,他们个个都不那么伟大,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然而他们自有自已的坚守与品质,他们默默地做着一切,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但个个活得实在,活得自在。

这一切也正如他的这本书,虽然文字不那么华丽,词澡不那么漂亮,但非常质朴,字字发自作者心底,篇篇充满了真情实感,因了质朴,因了真实,因了自然不做作,才使这本书有了格外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