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线是股指期货的一个标杆

(2010-04-22 07:23:39)
标签:

财经

大盘

股民

股票

股市

股指期货

沪市

沪指

日线

融资融券

游资

证券

庄家

分类: 股市秘笈

    周三,大盘围绕价值中枢震荡上行,高调突破年线。

    这个价值中枢,就是沪指 2973 - 3034 点,沪市成交 1480 亿元。

    资金净流出现象终止,资金开始净流入。

    这一次大盘探底 2940 点,暴跌到2月23日(最低 2938 点)的水平,主要原因一是国家调控房价,引发了房地产板块的暴跌,二是国家队有计划、按比例、有预谋地减持银行股,导致权重股整体低迷,而创业板一时又找不到方向,股指期货兴风作浪,集中力量成为大盘杀手。

    从长远看,年线将是股指期货初期的价值中枢,周三的年线在 3010 点处。

    国人一向有整数关和均线情节。

    3000 点是近期最合理的整数关。

    年线一向被广大股民所追捧。除掉1664点暴跌时候,某个证券公司专家把“半年线”称为“生命线”之后,得到了股民、博友的大量饮用,在很长一个时期,大家都称“半年线是生命线”、“2450点是生命线”,后来才发现这是乌龙,生命线就在管理层的手上,让什么线是生命线,什么线就是。

    沪深300指数的走势见图1。

    年线是股指期货的一个标杆
           图1、沪深300指数周三的走势(指数企稳,量能不足)

    上证指数2月份以来的走势见图2。
   
年线是股指期货的一个标杆
                  图2、今年2月份以来的沪指走势(大盘开始放量)

  A股市场近百亿元资金回流做多,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交易日资金流出的颓势。周边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的升势,重新提振投资者情绪,超过七成行业增持,中小盘股尤其受到青睐。

  沪深两市合计净流入资金 95 亿元,其中机构 71 亿元,散户 24 亿元。

  市场避险情绪浓重,防御性板块持续受到热捧,依次是医药股、电器机械及器材、电子元器件板块,零售、保险、煤炭板块也开始资金净流入。

  银行业依旧净流出,为连续第四日居抛售榜榜首。

    房地产开发经营板块净流出。

    证券期货板块净流出。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中小盘股今日再占上风。

    近期,沪指将继续围绕年线(或者3000点)震荡。

 

                                    2010 年 4 月 22 日 7:3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haogu168 谢谢 

 

相关文章

2009年炒股思路       从周线判断下周走势     牛年股市三大定律,三大对策

牛年炒股手册      

 

最新博文;

双向逼宫持股过年         (2月 8日)   底部就在2890点            (2月5日) 

二重破发大盘见底         (2月 3日)   温总理示意 大盘企稳        (2月2日) 

底部未见蓝筹价值出现     (2月 1日)   见底回升尚需时日          (1月29日)

新股不停发 大盘不止跌    (1月28日)   三千保卫战 出乎意料是大盘 (1月27日)

管理层的意图正在得逞     (1月22日)   177亿资金出逃底部形成    (1月19日)

大盘进入震荡期           (1月16日)   管理层认可这个点位       (1月13日)

加速探底期待长阳         (12月23日)  金岩石断股误差千点       (12月23日)

半年线是生命线           (12月22日)  新股连发的隐忧           (12月21日)

开板至今的创业板走势      (12月13日) 本周探底未成,下周艰难上行(12月12日)

房油价主导大盘震荡        (12月11日) 一年到头,一猴到底       (12月10日) 

四大板块轮动年终行情      (12月9日)

创业板20天 股市20年      (12月7日)   兄弟诡异吉峰发疯         (12月6日)

十年一剑,大盘终上正途    (11月02日)  年底暖风暖大盘            (11月0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