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增贷款间接左右股市

(2009-10-17 07:31:12)
标签:

证券

理财

新增贷款

上证指数

沪指

财经

分类: 大势研判

    大盘的这轮上涨,上证指数从9月29日的 2712 点涨上来,最高到 3014 点,从5日均线看,已经隐隐出现了头部,而“双头双底、多头多底”正是 1664 点低点之后的一大特征。

    10月12日出现买点(向上的红箭头),14日上影线,15、16日都是阴线,沪指开始在90日均线下(3010点),横盘整理,最近两个交易日,沪市的日成交量都在中性的1000亿元左右。

    上证指数的日K线走势见图1。

       新增贷款间接左右股市

            图1、上证指数的日K线走势(高位横盘)

    从图1看,每次上涨都是“双头”或者“多头”。本周的走势,与9月10日的时候非常类似,这个头部还没有走完,本周冲到3000点却没有站稳,下周冲三无悬念。

    从2008年10月之后,大盘连续9个月持续反弹,沪指连续九个月走高。大盘走好,积极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功不可没。

    看看从今年3月份 - 8月份的新增贷款:

    3月 8000亿元,4月 5500亿元,5月 6600 亿元,6月 5000 亿元,7月 3500 亿元,8份 4100 亿元,9月份新增 5167 亿元。

    再看看今年以来的沪指月线图。

       新增贷款间接左右股市

           图2、上证指数的月线走势(今年8月大阴线)

    从图2看,新增贷款多则股市大涨,新增贷款少则股市小涨。7月份是创新低的 3500 亿元,8月份则走出大阴线(图2最右边的阴线)。

    新贷和股市的走势有个滞后效应,7月新贷锐减,8月份股市开始反映出来。

    而当时传闻的“8月份新贷可能缩减到 2500 亿元”加剧了股市的大调整,上证指数轻松突破了 2890 点的黄金分割线。结果大盘的“恶劣走势”吓坏了管理层,新贷可不能缩啊,结果8月、9月信贷连续两个月突破 4000 亿元,硬着头皮超过了7月份。

    新贷七八月份锐减、大盘则800多点暴跌,“新增贷款——A股走势”的关联度倍受关注,9月份开始增加新贷(5167亿元),预计全年新增贷款要达到 10 万亿元,给了年初制定货币政策的官员们一个狠狠的lesson。

    年初定的全年新增贷款额度是 5.5 万亿元,有整有零,看似科学,其实是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认识不足。

    这不是好的兆头!从来都是管理层和政策面制约大盘,8月和9月份的走势明显是“资金面”在“逼宫”政策面。

 

    下周走势,有新增的 5000 多亿元贷款做后盾,市场上资金充裕,“五马倒六羊”的魔术哪家都会,股市站上3000点只是时间问题。

    板块方面,物联网开始了“末日轮”,黄金资源板块筹码开始松动,金融等权重股开始出现买点,板块开始轮动的时候,就是大盘横盘调整的开始。 

 

 

                                   2009年 10 月 16 日 7:3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haogu168 谢谢 

 

相关文章:

2009年炒股思路       从周线判断下周走势     牛年股市三大定律,三大对策

牛年炒股手册                    

 

         ·股票·证券·专辑·                 ·108卦·体育·专辑· 

开门红昭示Q4走势        这样的涨势过于惊心动魄   

设定一个既定目标       本币升值压力大,节后股市变数多  忘记英名,本色郎平

经济回暖不是喊出来的    牛皮市里股骗多                稀奇真稀奇,男篮变男足

热点频繁切换如何解读    涨势有限,继续波段            伊娃失金,李宁赔大发了

牛皮市的操作技巧        十月资金无虞,大盘不惧假摔 

缩量到极致,人为造跌势   中冶H股破发激活A50         

维稳是Q4主基调            国庆难普涨,行情在局部

昨日日线破位,本周周线筑底                             ·九腔十八调·

缩量探底,筑底进行中                               中国不折腾,中国字要折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