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商业模式社交瘾it |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来自美国行为学家的感慨(原文),作者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不是更好的改善人们生活,而是不断制造一种“瘾”,诸如Facebook、Twitter等,但这种瘾却毫无价值。
作为一个行为学家,我会从人类心理和行为学的角度理解去一个互联网产品。然而,当我深入研究如今互联网的流行网站产品时,我悲哀的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设计或谈论让人”上瘾“的产品,“上瘾”什么时候成了一个让人感到骄傲的东西?
作为科技从业者,我们需要反思这种行为,我们的这种所谓“创造”是真的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吗?往好的地方说,很多产品只是让我们有了消耗时间的去处,而如果悲观的一点看来,这与人们抽烟无异——不可抗拒的廉价的刺激,在一瞬间感觉良好,但长远来说却具有破坏性。这类的“香烟”如今太猖獗了,Facebook、Farmville(或任何Zynga游戏)、Twitter、Pinterest,如果允许,我还可以继续列举下去。
互联网产品的一般模式为如何将用户的关注和注意力转换为收入。在这个假设下,产品的成功是以多少获取多少用户为参考的。用户越多,用户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越长,该网站就越成功。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站和产品设计者们开始研究人类心理学,从制造欲望到满足欲望的角度切入,他们也很擅长做这项工作。比如Facebook和Farmville就利用发送推送通知不断“干扰”用户。但这种强迫性的推送和持续不断的干扰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担心的是,用户习惯了互联网式的多任务运行及切换会改变人们的注意力,就像肌肉是由锻炼产生的一样,人类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正让我们其中的一些能力退化。试想,你能一个小时内使用电脑或手机从事一项工作而不做任何多任务切换吗?
所以我们做什么呢?对我来说,答案很简单。我们应该问“为什么。“如果我们要创新,需要认真考虑这样的创新产品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有什么理由去开发一个新产品呢?“让大公司收购”或者“想要赚更多的钱,”不一定是我们的答案。开发者应该在更宏观的层面去思考自己产品的价值,它的成功能让人越来越好吗?
在这里,我号召有更多像Amazon、eBays、AirBnBs这样的公司,我也呼吁减少去开发诸如Zynga的产品。互联网的终极未来在哪里?我不知道,我想这是从业者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所有的智慧头脑的聚集,或许能有一个答案。而这篇文章,权当是抛砖引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