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和当下的陷阱
(2012-11-26 01:31:53)
标签:
股票 |
从王石到吴亚军,如今房产大佬闹离已成时尚。与之相似的是股民和股市也在闹离,不同的是股民闹离一般是裸身出局。
人们一直搞不懂,政策利好几乎全年不断,为何股市越来越萎靡了呢?是视听审美疲劳了呢还是利好都没着边?我想了半天觉得种瓜应该得瓜,如果种瓜得豆一定是种了假瓜。因此,我们怀疑有些利好不见得是利好,能够触动根本问题的少之又少,比如股民期待的减免红利税到头来却出了持股少于一月加倍征收的所谓利好,这一名义利好实质利空将可能导致本来稀少的流动性更见稀少,并造成散户实际贴税而大股东得利的结果。再比如管理层出台的融资融券实际上是在股民和券商间搭建了熊胆汁导流管,恒定的利息单向导流到券商身上,造成单向失血。有些利好似是而非,比如香港RQFII从已有的700亿再次增加2000亿的额度,似是为股市大输血,而非是把国际投资者当成了傻子,其中最简单的逻辑是国内M2有90多万亿元,不缺钱,如果真有确定性好处不用号召资金就会流入逐利,而2700亿额度已占香港人民币规模的近半,已竭尽所用了,额度不等于流入量,当不恰当时,即使提高到一万亿也毫无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其出千百条不着边的利好不如出几条实质性的制度性利好。
股市的下跌伤了大多数投资者的心,这是客观存在,但是这却违背了投资的原理,无论是美国巴菲特还是中国巴菲特们应该高兴才是,不该伤心啊,股价便宜多好啊,越便宜越有投资价值,哪有给投资者贵的价格反而高兴的事啊?那么问题出在哪儿了呢?根本的问题出在我们的市场缺乏真正好的公司,现在扳起手指和脚趾都数得清这些为数不多的公司,那么管理层为了维护市场的融资价值,过去他们人为地设计了只能做多赚钱的制度,这就导致了只要下跌就必然让全体股民承担亏损的结果,而不是国外成熟市场无论做多做空都存在赚钱的途径,他们对合理的下跌不像我们这么感冒。假如一开始我们就有做空的权利,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有没有可能出现目前鱼目混珠到今天如此混乱的地步?IPO能发到上百倍市盈率吗?我们还怕什么大小非吗?做空机制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把股价拉回到最合适投资的价格,还原投资的本来面目。好的公司价格自然上去了,差的公司再吹也上不了天。这样,一开始IPO的价格就合理了,那么金融资源就能得到合理的分配。我们也不怕部分公司包装做假,因为可以做空到这些无信用公司出局,并且我们自己能够获利。自然的清道夫让浑水变清,让投资者得道,这是多好的事啊。欧洲,美国和香港等成熟市场必然存在这种做空调节机制,甚至裸空也是合理的。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时股指几乎到崩盘的地步当局者也没有取消这种纠错机制,可见这种机制有多么的必要。
可惜,中国管理层错过了纠错的最好良机,现在已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了,中国城市居民中稍有经济基础的几乎家家触摸过股市,大多数是在2006年后高位加入的,因此从利益上讲,不愿意回调,也不承认回调到合理投资区是大势所趋,甚至很多市场著名人士认为股市上涨就是为民主持正义,许多建议是建立在单纯让股市上涨而罔顾上涨是否合理的基础之上的。过去的救市就是遁入这种恶性循环,一旦下跌到1800点就会出现暂停新股的打鸡血政策,股市一涨IPO就如潮水,然后套住更多的人,最终走到今天这种难以自拔的地步。
我们希望管理层是睿智的,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做出彻底改革的决心,在做出改革之前尽量少出新股,我们相信民众的大智慧,我们深知这种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特别需要法制的护航,收缴地方法院对股市的裁决权,杜绝绿大地这样的地方保护丑陋事件再次发生,让包装上市的主要受益人付出切肤之痛的代价……
如果这一切不能实现,我可以保证地说中国证券市场的深渊仍将一如既往地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效益增长远跟不上GDP的速度,这和成熟市场远超GDP速度是完全相反的,二十年来的上市公司数据已经明证了这点,那么我们通过十二大已经了解到今后八年的GDP增长速度将大大减速,这意味着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增长水平,很多建立在高增长模型上的炒作模式将要破产,所谓的高增长股将从高空垂直落地,所以要像远离毒品那样远离高估的所谓高增长股和概念股,它们是未来的陷阱。
最后,我还要说的是股市的熊市末端体征是小盘垃圾股在股指跌无可跌进行横盘的时候还可能被腰斩,因此不要盲目加入,它们是当下的陷阱。
三八线拉锯战继续进行,短期内甚至仍有走高的可能,但不能改变跌穿2000点的宿命。
“顶”一下,我开心;“呸”一声,不介意。谢谢大家。
声明:本博文章允许署名转载。阅者不要对号入座。博文观点纯属个人意见。本基金不作股票推荐,有跟风买入者风险自负。
微子基金(Microcle Fund) 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