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市场的龟缩现象
(2010-11-22 05:22:38)
标签:
股票 |
理解市场的龟缩现象
别以为人的本事大,在生存本性上人连乌龟的1%都及不上,10月下旬开始天气转凉,家养的乌龟不再进食,你给它丢平日喜欢的虾都不吃。它可以连续几十天不进食,懒洋洋地晒晒太阳,照样活动自如。一到冬天,室温下降到10度以下,家龟就开始冬眠了,生命如同按了暂停键,等天暖才会醒过来。人在耐饿方面和乌龟相比,基因简直太原始了,没有一点进化。
学会生存是自然界动物的本性,股市同样如此。基金虽然不具备乌龟可以不进食的能耐,但学会了龟缩的本领。 11月16日,股市暴跌,可基金净值下跌很少,11月17日,股市下跌有限,可基金净值下跌可观,究其原因是16日银行和权重股下跌,医药股不跌反涨,17日银行股没跌,酒和医药股暴跌,一系列数据表明基金实施了龟缩防守策略,
数据还表明基金摒弃了权重股并在中小盘股(中小盘股和中小板股是两个概念)上投入了重兵。即使10月开始的二八转换行情来临也没有动摇基金坚守中小股阵地的决心。
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以后的操盘。
1.
2.
3.
4.
5.
以上是基金加大参与中小盘股力度的主要理由。
基金在中小盘上重配了多大的比例?我们通过数据来看看。截止2010年三季度末,基金股票总市值为1.64万亿元,其中经披露的十大重仓股的总市值为0.7万亿元。由于三季度只披露十大重仓股的明细,我们先从这方面分析,剔除权重股后的市值为0.47万亿元,从十大重仓股的分配比例上可以看到中小股占了净值的67%,而十大重仓股又只占到基金股票总市值1.64万亿元的42.68%,也就是说基金总持股中的中小股所占的比例要远大于67%,我们假设十大重仓股以外的持股中,中小股占85%,那么就可以得出中小股占基金总持股的比例为77.31%,权重股仅占22.7%。这个比例接近8:2,因此可以说基金对中小股的上涨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如果我们认可基金是市场中主要机构的代表,那么我们也可以按逻辑推理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要完成二八转换,必须要基金来配合这个转换。但是这个转换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因为我们无法想像这个近乎8成的比例能够在短期内大幅缩小,基金加入中小股的程度太大了,即使转变也要一个过程,目前的状况和2007年530的情况有所不同,当时基金在权重股上占了大头,散户在中小股上占了大头,所以通过一次暴跌就转换过来了。机构是不可能主动砍自己手脚的,目前要让基金的8成比例立马转换,将付出十分昂贵的代价,所以是不太可能的事,即使权重股有吸引人的价值,这个转换过程也是渐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十月权重股的翻盘没有成功的道理,因为即使有国家队或者国际热钱的冲击,没有基金的配合,这个二八转换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当时,我们看到权重股带动了指数大幅上扬,可是基金净值几乎如死水般静止,也就是说基金不参与转换。
这个局面如果要打破是有条件的,中小股必须有巨大的泡沫,然后经过反复的破灭,最终得到转换,或者权重股无论是在成长性还是绝对价值上都具备了巨大的吸引力,然后逐渐吸引机构资金加入,或者是外围政策配合,货币延续适当宽松政策,基金发行顺利,散户开户积极。权重股如果能够实现成长性一定是经济恢复正常。这一系列条件,目前我们都没有看到,所以从逻辑上得出结论,二八转换目前不可能成功,仅有的是脉冲式行情。
不断地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本身就说明了政策并不配合权重股的二八转换,基金肯定还将施行龟缩政策。
银行股目前有没有吸引力呢?过了年越接近分红期,这个短期的红利回报对大资金来讲越存在吸引力。但这个吸引力也只不过是和债券或者短期储蓄相比而言的,对于投机资金和散户来讲吸引力不足,没有投资去向的大资金可能会考虑套利。这个吸引力可能还是脉冲式的,不会导致二八成功转换。只能说买银行股比放现金合算,对恐惧风险者来说比较适合。
那么,我们的选股策略从中长期来讲应该立足于在中小股中选择有成长性的相对价格合适的股票。可惜,目前高成长性股已被炒高,可选择的安全性不足,但这些股票不妨碍成为待选股票,一旦市场有较大的震荡,成长性股票也有回调的时候,这就是加入的机会。目前的指数已经失真,市场力量的代表性不足,我们只能轻指数重个股,所谓的结构性行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表现。
“顶”一下,我开心;“呸”一声,不介意。谢谢大家。
声明:博文观点纯属个人意见。本基金不作股票推荐,有跟风买入者风险自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