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德会馆位于宣武门外海柏胡同16号院,也是朱彝尊故居,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德会馆原是朱彝尊故居,朱彝尊迁出后,由顺德籍在京官员集资购买,辟为顺德会馆。后馆舍拓展,成为有九个小跨院的四进大院落,南北长56米,东西宽48米,总占地达四亩多。会馆中建筑现大部份都已拆除,仅余院门和方亭。目前会馆的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为北京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在成为顺德会馆前,朱彝尊住院里南屋,因屋前植有两株青藤,名“古藤书屋”。屋前有亭,名曝书亭。朱彝尊的书房是南屋,名叫“古藤书屋”,其窗前有一架古藤为朱公亲手所植,其藤枝干苍劲,紫花垂窗,朱公有诗云“爽开寻丈地,藤花紫满檐”。古藤书屋里,曾藏书万卷,这里也是文人墨客吟诗赋词常来之所。当时的名士如王渔洋(士祯)、查慎性、孔尚任等都是这里的常客。朱彝尊(1629~1709)是清初著名学者、词人。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参加博学鸿词科殿试,入选,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后曾出典江南省试。康熙二十年任日讲起居注官,入值南书房,赐第黄瓦门(今地安门大街黄化门街),成为皇帝的近臣,有机会大量披览宫廷秘籍。康熙二十三年编纂《瀛洲道古录》,因私带小吏入内廷抄录《四方经》,遭到弹劾,受降职处分,离开内廷,迁居宣武门外海波寺街。他的《日下旧闻》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王士祯等许多文人墨客常来此访聚。康熙二十九年官复原职,两年后乞假归乡。朱彝尊通经史,擅作文,精考据,词尤佳,与姜宸英、严绳孙并称为“江南三布衣”,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他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顾贞观、陈维崧并称“清代词家三绝”,所作词现存500多首。著有《经义考》、《曝书亭集》,编有《词综》、《明诗综》等,但其“布衣”时所著述的《日下旧闻》影响最大,被视为第一部北京地方志。而海柏胡同正是他潜心撰写该书的地方。
16号院坐南朝北,一对粗犷敦实的圆鼓型门墩静静地立在院门两侧。这是一座金柱大门,门上的木板已经残破不堪,布满岁月的沧桑,门当、门槛以及门上的铺首都已没了踪影,一株高大的古槐将坍陷了一角的门楼衬托得更加苍凉。
门楼破损的残存木构件
一进院内即可见的饮马槽
“爽开寻丈地,藤花紫满檐”---------曾藏书万卷的朱彝尊书房“古藤书屋”
“古藤书屋”背后就是会馆的新主子----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高楼正日益逼仄过来了。
西侧院里,还有一个堆满杂物的亭子格外抢眼,此亭建于巨大的石阶上面,亭呈方形,顶覆筒瓦,下支八柱,占地足有二十平米——--莫非,这就是朱彝尊当年用来“晒书”的曝书亭?莫非,这就是朱彝尊当年写《曝书亭集》的亭子?莫非,这就是朱彝尊当年邀好友吟诗赋词的场所?
据《顺天府志》记载,这个院落当年“庭有藤二本,柽树一株,旁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眼前的这个院落,没有了紫藤、柽树,唯有零落和破败!
除了朱彝尊外,顺德会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会馆曾出过大清的状元郎-----粱燿枢。
粱燿枢(一八三二至一八八八),顺德历史上的三大状元之一,字冠祺,号斗南,顺德杏坛光华村人。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状元,授翰林编修。官至侍读学士、参事府詹事。梁耀枢中状元后先后在北方多个地方做过主考官,后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接着又改任侍读。梁耀枢不仅文才好,而且长得眉清目秀,气度非凡,是个大帅哥,很得两宫太后的关注。据《翁同龢日记》回忆,当年粱燿枢的殿试卷虽名列前十名,但非卷首。当时慈禧太后因同治皇帝身体不适,就委托军机大臣和阅卷官一起定夺。他们反复审阅,在九份殿试卷中都找到用词不当、笔误等瑕疵,但梁燿枢的卷子却行文流畅,整洁无瑕,于是恭亲王奕新力荐梁燿枢为状元,阅卷官延熙看到文章虽然平实无雄浑之气,但也无可挑剔,于是顺水推舟,玉成佳事。梁熠框遂大魁天下,成为广东最后一位状元郎。他夺魁中状元的匾额当年曾高悬会馆正堂,49年中共建政后被毁。而另一块状元匾则被其老家族亲珍藏,至今仍完好无损。
粱燿枢早年三兄弟都在南海大学者朱次琦先生门下攻读,他的四哥燿藜、小弟燿宸都也高中举人。梁燿枢为官谨敏,清正廉明,深得慈禧太后欣赏,老佛爷甚至在政治局会议上表扬说:“梁燿框,真金玉君子也。”这话在朝中一传开,梁金玉的雅号传遍京师。北京故宫的储秀宫、体和殿、翊坤宫现在仍保存有梁燿枢题写的十二幅《万寿无疆赋》墙饰,内容不一,可能是慈禧太后生日时恭献的礼品。另外,在储秀宫内也存有其题匾2幅,分别是“道志和声”、“观象通乾”。其书娴雅端庄,一如其人,充分印证了梁燿枢在当时确实受到慈禧老佛爷的重用。
至今有关梁状元的趣闻逸事仍在顺德以及他的祖籍地广东梅州一带流传:
清朝同治年间,梁耀枢高中状元。发榜之前,按当时清王朝的惯例须由皇上钦点国师核其三代风水、祖居、祖墓,看有无状元公的福份,否则,当以欺君论处。所谓国师,就是精通周易经典,上懂天文下识地理,精通风水术的人。国师来到梁耀枢的出生地查察祖居、祖墓时,没有宝物证明它有此灵气。目睹国师在那儿叹息摇头,顺德家乡的地保赶紧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梁氏家族是从嘉应州(今梅州市)辗转迁徙而来的。”
于是国师寻踪访迹追至梅县松源镇的梁氏祖祠(闽粤梁氏宗祠)。当查到一穴叫“螳螂虎形”
的坟墓(入梅二世梁德清夫人蓝婆太埋葬在这里)时,国师惊叹了,即席吟诗一首:“乾山乾象水长流,乾上高峰出状元;水流西北多富贵,山转东南旺儿男。”这首四句诗已把祖祠、祖墓所在地气势磅礴的壮丽山川和地灵人杰、财丁兴旺、人文斐萃等特点都概括出来了。
下山后,族人在梁氏祖祠的大厅里宴请国师。席间有人向国师报告,此地梁氏家族是从福建宁化石壁迁徙来的,是否还要再往上溯源寻下去?国师表态:“不必了,你们“蓝婆太墓”是块风水宝地,足够证明状元公有此洪福了……”于是国师打道回朝向皇上复旨交差。
旧时梅州松源镇“闽粤梁氏总祠”内有梁耀枢和梁克家的“状元及第”牌匾高挂在福堂大厅中。
梁耀枢书法一
梁耀枢书法二
老家保存的状元匾
此匾仍高悬家乡祖祠大堂之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