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2009-07-23 08:01:26)
标签:

原创摄影

分类: 寻幽访古

                  北京遗存明清老牌楼寻踪(七)

                      ------国子监街牌楼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坐落于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它和孔庙实为一体,是古代“左庙右学”规制的集中体现。

     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全长669米,平均宽度11米,乾隆皇帝赞其为“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清时称“成贤街”,1965年称国子监街,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街上的4座牌楼原是木牌楼,两边还有4根斜撑的戗柱。街东西两头的牌楼属于过街牌楼,题匾都是“成贤街”,而国子监两侧牌楼的题匾都是“国子监”。清末民初损坏严重,民国年间进行过一次大修,改成了现在见到的钢筋水泥结构。上世纪80年代初,牌楼又被油饰一新。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这四座牌楼的建筑构造形式、体量以及彩画的种类、等级完全相同,只是柱头上的云冠雕饰有繁简之差异。牌楼按建筑形式划分有柱出头式和柱不出头式两大类,国子监街的牌楼属于柱出头式牌楼,两柱三楼,带跨楼(均为悬山,黑活筒瓦,铃铛排山,正脊安有头朝外的望兽,垂脊安有垂兽和小跑),又叫两柱冲天带跨楼式牌楼,两棵明柱落地,柱的下部设有夹杆石(夹杆石是包裹在柱子下部及被掩埋部分的石构件),柱头雕饰云冠。两柱外侧各有一跨楼,楼外侧为悬空边柱,上端雕饰云冠,下端为垂莲柱头。跨楼为骑马雀替牌楼均为五彩斗拱,明间七攒,跨楼两攒。为使檐楼与主体之间牢固稳定,防止风雨造成不安全的影响,古人设计了挺钩,美其名曰“霸王杆”,每根挺钩上下各配一个屈戎,上端挂于挑檐桁,下端扣于小额枋,明间每面4根,共8根,楼每面2根,共4根。挺钩,顾名思义起着支撑檐楼的作用,防止檐楼向前后倾倒。牌楼虽高却很稳固,主要原因:第一,牌楼柱子埋的较深,一般接近于地坪以上部分的一半。第二,夹杆石的设置起到了加强柱体稳固的作用(木牌楼两面设木戗杆支撑)。第三,斗拱的通透也减缓了风荷载的作用。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牌楼柱子均为红色油饰,彩画均为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旋子彩画因其花纹多为旋纹而得名,主要用于一般官衙、庙宇、城楼、牌楼和殿堂的附属建筑及配殿上。旋子彩画按饰金量多少分为多种,有等级之分,按等级由高到低排列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和雅伍墨,另有一种叫雄黄玉。墨线大点金是最常用的旋子彩画之一,墨线是指彩画中的箍头线、枋心线、盒子线等线条以及旋子花的轮廓线均是墨线,无一条线贴金,也无一处晕色。在旋眼、栀心、菱角地、宝剑头四处贴金者为大点金。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的枋心,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大小枋心之内画龙锦,另一种是在枋心内画一条黑杠(两端为圆球状),称为“一字枋心”,较窄的枋心内也可什么都不画(只刷青绿地),称空枋心,誉为“普照乾坤”。这四座牌楼均为龙锦枋心,小额枋两端的盒子内画有坐龙,大额枋两端的盒子内画有西番莲。老檐椽为金虎眼椽头彩画,飞椽为万字椽头等。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国子监街牌楼[原创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