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2009-06-24 15:49:00)
标签:

原创摄影

文化

分类: 寻幽访古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也是朱启钤北京故居,位于东城区东南部的赵堂子胡同3号。这是一座很完整的四合院,是朱启钤1931年在一座尚未完工的院子的基础上,按照《营造法式》修建起来的,当年施工时聘请的木工、画工都是参加过紫禁城建设的老工匠。四合院建好后,前半部为中国营造学社办公,后半部为朱启钤先生眷属居住。中国营造学社是一个由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其名称中的营造二字取自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一书,学社由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成立之初借用天安门内旧朝房作为办公地点,在此四合院落成后就搬入此院,从此起到抗战爆发,这座院子就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学界的乐园。从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间的短短5年中,学社成员以现代建筑学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古建筑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和调查,搜集到了大量珍贵数据,其中很多数据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他们还在此院里进行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抗战爆发后,学社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

       此宅院占地约3000平方米,布局独具特色。它以一条贯穿南北的走廊为中轴线,将整个宅院分成东西两部分,且将两部分的八个院落有机地组合为一个颇具气魄的宅第。现存建筑形制为,南端中部辟有金柱大门一间,硬山灰筒瓦过垄脊屋面;院内原由一条贯穿南北的走廊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路大门西侧有倒座房五间,一进院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二、四进院均为北房三间前出廊,三进院北房三间,前后廊各带西耳房二间,西厢房三间,前出廊,皆为硬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东路一进院北房三间,前出廊,勾连搭一殿一卷式屋面,西耳房两间,进深五檩,歇山顶;二进院亦为北房三间带西耳房两间,前出廊,有东厢房三间;三进院有北房五间,东厢房三间。四进院已改建。以上主要建筑均为硬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
        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将这处宅院献给国家,全家迁入东四八条111号。故居现在是某单位的宿舍,里面住了几十户人家,还没有对外开放。院落很深,院子里照旧又建满了各种临时房,正对大门里的那一条连廊,尽管雕梁画栋犹在,只是朱颜已改。连廊东边那座歇山顶的正房保存基本完好,在三十年代,那里就是梁思成、林徽因这些营造学社的成员讨论建筑问题的地方,虽然有些残破,但从精美的雕饰、窗棂上还可以看出当年的大气和深沉。现在故居周围也在拆迁,整个院落已经被高楼大厦包围了,但是从它身上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老北京延绵不绝的韵味。
       朱启钤(1872—1964),字桂莘,号蠖园,我国近现代古建筑学家、实业家。不少老北京都知道朱启钤这个名字,北京建筑史上记载了许多他的业绩,比如:他领导了对北京旧城的改造,修缮了社稷坛,兴建了中山公园,改造了新华门、正阳门,打通了长安街,创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其实他的业绩不仅仅在建筑上,民国初年他还担任过许多职务,诸如交通总长(在此任上他督修了津浦铁路)、内务总长,甚至还代理过国务总理,尽管他也曾做过荒唐事(如支持袁世凯称帝),但他的确是一位实干家。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院门为标准的广亮大门,在此院子住了六十年的这位大爷告诉俺,他见过梁

                 思成夫妇,也见过朱启钤老爷子,俺也不知是真是假,回应他:你老真幸福!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一进院内景,东隔墙被挖开了个小门,以方便进入东院.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二进院的垂花门已被盖起的临时建筑堵截住了!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垂花门楼的屋顶还是很完整的,只是被盖得严严实实.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连廊廊门,这条贯穿南北的走廊将院子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院子就是营造社办公地点.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连廊内景,大部分保存得还很完整.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连廊内的小花窗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连廊东边那座歇山顶的正房,此房即是营造社法式组的办公地点.当年梁思

                 成、林徽因这些营造学社的成员就是在这里讨论建筑问题的.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精美的雕饰、窗棂上还可以看出当年的大气和深沉。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屋内拱梁近观,还是相当的牢固.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天花版上的石膏灯围饰仍保留着昔日的风采.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二三进院外观.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原创摄影]

            ---院子周围大都快拆迁完了,整个院落也已经被高楼大厦包围了,但是从它身上

               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老北京延绵不绝的韵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