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西安整治奥数检查小组被学生和家长轰出教师的新闻,有点感触,我写点我对奥数的经历。
奥数,是个蛮奥妙的学科,对提高数学思维有帮忙,对培养数学兴趣非常有好处。
我就学过奥数,从初中开始,就经常参加各种数学比赛,那时县里、城里、省里,经常会主办一些数学比赛。当然,我那时是自学,看过很多本奥数的书籍,这些教材编写得特别的好,里面会把数学的巧妙、变化和复杂体现得非常完美。
最初让我一下子喜欢上奥数的就是其中一个章节“抽屉原则”,也有叫“鸽笼原理”的,但我最喜欢抽屉原则这个词,我能体会到“抽屉”包含着数学中的某些东西。抽屉原则里有两种经典的命题:
第一种是:13个苹果放在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里会放上多余4个的苹果;一个村庄有1100个人,那么至少会有3个人会在同一天过生日。
第二种是:从世界任意选6个人,其中必定有3个认识或者不认识。
第一种命题很容易吸引小学甚至初中学生的兴趣,也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的话题,第二种命题则会让人非常好奇,难道真是这样?
当然,更为奇怪的是这样的两种命题还可以通过数学逻辑加以证明,而且只能使用初中以下的数学知识。(对于第二个命题的证明,其实到今天我还没有完全想透彻)。
奥数中,很多东西是平常数学教材中无法学习到的,比如,上面提到的抽屉原则,还比如,很多巧妙的数学命题,这样的教材几乎把初等数学的精妙的一面表现得非常完美(比如,对称,比如变换等等)。
从此,我就开始喜欢上了数学。甚至还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攻克数学的世界难题。呵呵,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没有浪费一点时间,而是很有趣。直到我读大学、硕士等,在思维里一直受到奥数的影响,养成了喜欢思考的习惯。数学是知识,奥数是技巧,是思维。
对于奥数,我绝对不支持有关部门一并封杀,因为有些很多学生的确在这方便有兴趣也非常喜欢,奥数本身是一门知识,总得渠道让那些学生能有学习的机会。因此,监管部门的力度要把握好,不要堵,而是要疏,让这些需求按照市场规则去满足和发挥。像西安这次发生的事,显然大部分责任在监管部门,一听到举报就冲进教师检查,当然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这么做事就是鲁莽,不注意方法。平时不制定规则,不疏导,一到检查和整治就盲目虎抓。这么搞哪能让人信服!
另外,对家长和学生而言,如果在参加了几次奥数学习之后,发现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天赋,那就可以自行放弃,适可而止,毕竟高考不考奥数。考上清华北大的绝大多数学生应该没有学习过奥数,而且,学奥数,很容易造成偏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