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说:life is
a celebration……crazy……beautiful thoughts。
难道不是么?生命就是庆祝、疯狂和迷漫着思想的。
所以基督教里有狂欢的节日,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狂欢节日,当然恐怕只有中国没有狂欢节,因为咱们文化里有太多严肃、批评、死板,或是“枪打出头鸟”的逻辑。除了狂欢节,很多西方的电影,幽默,狂欢,彻底的快乐,狂欢经常是和幽默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大学里的毕业狂欢,各种派对的狂欢……
鲁迅写了一本书《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按照鲁迅说本书“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鲁迅为何要用“狂人”来写这本书,因为狂人才能说真话,做真事,或者揭露弊端,表达理想,抒发性情,敢于冲破“常理”挥洒自己。
中国历史上的狂人很多,屈原的“举世皆醉为我独醒”,还有就是李白的诗歌……总之,这么算下来,中国历史上的狂人没有几个是好下场的,而与此同时国外的很多狂人却成了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所以西方的科技、文学、文化充满活力,并非常的丰富。
那些不喜欢“狂”的,或者不能忍其他人“狂”的又有几个是心理健康的?一句话,就是看别人不舒服,但自己又做不到,满怀想把别人强压下来的心态。
我们看“狂”,从来太过表面,太情绪化了。其实狂有什么不好?每个人都有狂的需要。
只有狂才能发泄情绪,使得自己快乐。这是多少人内心的共鸣。特别在这个需要开放的时代。
何必永远囚禁着自己那些“狂”的想法,这会让自己一辈子不快乐。一个不会crazy的人,将是个心胸不开阔的人。
马云是英文教师,对英文背景的文化应该很了解,所以马云给人的感觉就是能说会道,能吹,还能起哄,更能凝聚气氛,是个开放的人。他在阿里爸爸十年庆祝大会上的朋客造型,毕竟只是一个节目,但有人很认真?为何不能以娱乐的心态去看待呢。
就是我们看足球,看姚明的NBA一样,看的就是娱乐,玩的就是开心。
不论是什么造型,只要能让台下的观众开怀大笑,还能让人回味很多天,那就是有价值,说明人民需要这个。也不论什么造型,如果能凝聚自己的员工,能把激发员工的士气,那就是对企业是有益的,说明员工喜欢这个。
有些人蛮有意思,还罗列出一堆数字出来,用来说明的马云的狂。更把马云和牛根生相比,其实三聚氰胺和“火箭一般速度”根本没有关系,不论是什么速度,也不论牛根生是什么形象,三聚氰胺总是要爆发的。
并不能因为想着未来的而只会忧患,而不能现在就去celebration和crazy。
形象崩溃可能成为企业负资产,但celebration和crazy不可能让形象崩溃。相反celebration、crazy是未来需要构建和培养的习惯,因为社会在走向开放,人在走向解放。
参赛作品《不能由己》欢迎点击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