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软"蓝天"的云真会很蓝吗?

(2009-02-03 23:11:10)
标签:

蓝天

乘法

微软

windows

云计算

it

分类: CIO的IT时代

    今天看到了张总亚勤的一片文章:云计算”三部曲之二:与“云”共舞——再谈云计算 ,不错,这应该是目前对云计算技术架构阐述得最具体的文章。特别是张总给了一个公式:云计算 =(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 服务,比较经典三个加法一个乘法,就把这四要件组合了起来。这个乘法用得很妙。乘法可以有很多解读。从数学角度,乘法应该是聚合运算,是对加法的加速度。这正强调了服务的重要性。IT本质就是服务,失去了服务IT就没有价值。当然,把这个公式扩充一下,实际上:IT=(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 服务,这样看起来更加准确和合适。
    呵呵,扯远了,还是回到主题。

    对于微软的“蓝天”云计算架构,张总讲到了四个层次。
1、最底层: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s(GFS),2、底层: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3、上层:Windows Azure之上是一个应用服务平台,4、最上层:应用服务平台往上则是微软提供给开发者的API、数据结构和程序库。

    这四个层次架构和IT服务体系结构很类似。何谓架构,就是一种组织,一种把技术特点按照阶级分层分类的思维。谈到IT,架构最为重要,就像我们要了解一群人,首先要明确这群人的关系。
   
当然,作为自由自在的讨论,对于张总对微软“蓝天”云计算的四大优势则有些不同的看法:
1、首先不赞成投资较少之说
    从微软云计算架构来看,看不出企业使用这样的云计算可以减少投资。“虚拟化”和“云计算统
一的平台”,在减少硬件、软件和人力的费用有限,而且其实不然。

    “蓝天”会和企业现有IT架构冲突。云计算是对后台技术设施到前台软件服务的重新组织和分配,这与现行很多企业数据中心和应用模式差别很大。分而治之虽然有资源分散的缺点,但也有各自独立的优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老应用从旧平台迁移到新平台,工作量巨大,影响业务、数据和权限控制、信息安全很多策略,很多内容需要推倒从来,而且很多企业还用到了非windows平台,这些整合很艰难。备份整合、服务器整合、应用整合、业务数据整合、信息安全策略和运维策略等,这些都是严峻的挑战。意味着巨大的成本。
2、其次,其第三点所谓的“体验兼容”,说的原因有些附会

    所谓“云”、“端”自主权,所谓的“地面”和“云”,实际上不是微软蓝天独特的

,任何云计算平台都会有这样的功能特点。

3、另外,质疑其平台开放

   记得当年说如果把.net的CLR安装到linux上,就可以在linux上运行微软的应用,但快10年过去了,这样的应用几乎没有出现。在蓝天上运行linux子件或者组件,让人期待,但也让人很怀疑。微软一直避免开源,如果仅仅只是应用上的定制开发的开放,那就不是平台

开放了。

4、最后,质疑其技术领先

   当然不是怀疑微软的实力,微软值得尊敬,张总也值得尊敬,不过云计算毕竟是从基础设施到前台服务的应用是个IT建设端到端的过程。微软在windows、Office等上优势明显,但在数据库、存储、高端服务器、高端数据库和应用上未必就领先,实际上有些也是落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