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华为和3com成立合资公司华为三康之后,3com一直对华为三康采取很低调的管理,也很少干预,甚至在3com全资购买华为三康之后,据说3com就只是要求把华为三康改名为H3C,然后就是启动海外市场的整合,并成立了相关部门,并大幅改变了生产制造的模式,几个月之后,贝恩和华为准备联手收购3com,整合被放之高阁。前不久美国否决贝恩和华为对3com的收购,这才使得3com开始聚焦自身的业务。
尽管H3C脱离了华为的时代,但是H3C深受华为的影响,不仅仅是H3C大部分核心人员都来自华为,还因为华为的实力和影响力。H3C的市场分额很多有华为的功劳和作用。在华为卖掉H3C所有股份,以及美国否决贝恩和华为的收购之后,这两件事情对H3C的士气影响很大。
今年四月初,思科的钱伯斯还暗示:像北电这样的公司已经跟不上发展步伐了,至于像3Com这样的企业,已经不可能再重新回到竞技场。3com的形势的确很微妙。
不过远离了收购案,3com开始聚焦3com和H3C的业务,并试图调整全球策略。
终于在四月底,3com出台了一项人事任命:3Com周二宣布CEO埃德加·麦斯瑞(Edgar
Masri)离任,接任者为毛渝南,另任命罗纳尔多·希志(Ronald
Sege)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周三起生效。毛渝南现年64岁,2006年8月到2007年3月间任3Com企业发展部执行副总裁,曾担任过阿尔卡特中国区总裁,北电网络高级副总裁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毛渝南将常驻中国,主抓3com中国的业务,而罗纳尔多·希志主抓3com传统业务,并且向毛渝南汇报。这些都表明3com已经开始了全球业务的规划和调整,并逐渐主导H3C的业务,放弃以前对H3C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想把未来重点逐渐向H3C转移,足以体现出H3C对3com的价值和意义。据报道H3C是3com目前唯一还在盈利的实体。
1、成立四年的H3C给3com带来了什么
所谓商场无败者。当华为和3com成立合作公司,然后卖掉合资公司所有股份,接着又联合贝恩收购3com的时候,大家在为华为操作而叫好,甚至有人称3com被华为耍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H3C的发展,笔者越来越相信对3Com而言购买H3C是利好的买卖。
H3C成立四年,以华为风格的效率取得了市场和技术很大成功。在华为帮助和影响下,H3C自成立之后快速增长,04、05、06年的增长率很快,07年是10%,H3C在中国市场的空间是3com的一笔财富,3com当初成立合作公司时其中有一目的就是进入中国市场,从这一点看,它实现了。
此外,H3C的数据通讯产品发展很快,除此之外,还有存储、安全和视迅产品等,产品线越来越全,技术实力也越来越强,弥补了3com以前的产品空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4月9日3com门户网站刊登出了一则报告,标题是“3Com
Vaults to #1 in China for Enterprise Stackable Switches and Routers
”意思是3com在中国市场上企业用户中交换机和路由器是No.1。这则报告是IDC调查出来的。很明显这则报告让3com很振奋。其中3com的#1很大一部分是来自H3C的贡献。
H3C还为3com带来了以华为为风格的高效企业文化,并有很优秀的团队。H3C有几千人的队伍,有低廉的成本。
2、3com面临的挑战
至于钱伯斯暗示像3Com这样的企业,已经不可能再重新回到竞技场,也不是没有道理。看看3com的业绩就知道它面临的困境。当然,H3C也同样面临着挑战。
H3C已经脱离了华为,在中国市场不仅不是伙伴,还是潜在的对手。H3C存储产品亚洲市场第一,但是华为和赛门铁克的合资公司华赛的成立,也将分抢存储的市场。其次华为收购港湾,加上在数据通讯方面的技术基础,在企业用户上也将是H3C的有力对手。
3com其他业务的低迷也将牵制H3C的发展,而且成本很高。
3、猜想一下3com和H3C之间可能的整合
即使毛渝南将常驻中国,他对H3C的管理也会是松散的,不会强制3com和H3C的业务融合,但是在市场和支撑业务上会进一步整合。市场上应该是国际市场会加强协调,内部的支撑业务,例如,IT、人力资源或者财务等都可能从基于节约成本或者提高效率方面作些调整。研发业务调整可能性小,因为H3C和3com没有交叉的产品。在供应链方面,比如渠道、代理商、备件、仓库等等方面会有整合。
在人事方面也会变动,毛渝南督阵中国,绝对也会有自己的安排和管理套路。
不论怎样,3com有了H3C,可以重新起航,嬴的局面也许不能立杆见影,但一定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并得到竞争对手的尊重。
推荐文章:
顾彬的批评:文学缺乏力量,作家缺乏更高的坚持
文学的积极和消极 一杯清茶渐渐浓--清明节
一位华为主管:跳槽象离婚
《编程之美》和《无以言退》 Windows视窗即将崩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