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花木兰》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011-01-27 20:08:30)
标签:

寒假作业

木兰诗

赵薇版

花木兰

迪斯尼版

分类: 荷田

                               从《花木兰》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北朝民歌中的花木兰温婉贤淑、忠贞孝顺,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既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为尽孝道,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皇帝封官加爵却不接受,最后如愿还乡。

    在《木兰诗》中,对于战争的描述较少,更多的笔墨落在木兰从军前的心情和十二年后回家时的热闹。对父亲的担忧,与亲人的不舍,让我们看到了木兰对亲情的关注;十二年后回家时的热闹,更让我们为木兰的英勇无畏而高兴。十二年的默默付出,木兰迎来了重逢的喜悦,重逢的喜悦也成全了木兰的孝,迎来了木兰全家大团圆的美满结局,让我们感受到东方文化中蕴涵的“礼”与“义”。

 

    赵薇的隐忍、大气,让我看到了不同于《木兰诗》中的花木兰。没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幽怨,没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柔情,只有一生侠胆的豪情。影片《花木兰》侧重于描写战争,描写人物,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呼之欲出,在残酷的战争中映衬出人性的光辉。勇敢的花木兰,机智的文泰,一心帮助木兰的小虎,为兄弟牺牲的“乌龟”,兄弟情深的“小葫芦兄弟”,博学多才的秀才,孝顺母亲的小白……这些人物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人感动。那些无名小卒做到了“笑卧沙场”,他们也是真正的英雄。

    情感的描述是贯穿影片《花木兰》的一条主线。“在战场上,决不能有感情。”于是将爱埋葬,让责任在阳光下随风飘扬。东方文化的“仁、义、信”,在《花木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民族团结,国家安定,文泰必须放弃这段相濡以沫的感情。为了停止战争,为了不再有更多的小虎牺牲,为了不再让苦苦等待的亲人等回一块带血的军牌,木兰成全了柔然公主的心愿,毅然用自己的幸福去换取百姓的幸福。在他们的心中,成全不仅是责任,还是更大的幸福。

 

    迪斯尼版的《花木兰》是好几年前看的,至今还记忆犹新。和许多迪斯尼大片一样,它的内容幽默、活泼、轻松、风趣,还有那只顽皮的木须龙,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欢笑。从木兰的出场开始,歌声一直伴随着我们,无论是洗澡、相亲、还是嬉戏、玩耍,木兰自我的表现很充分。

    西方文化注重宣扬个人主义,生活中人们崇拜强者和英雄。为表现花木兰这位女英雄,影片突出木兰和将士们的操练,凭着个人的机智与勇敢立下的赫赫战功。在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被揭穿后,她没有放弃,而是借助地势的便利,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人的进攻,不仅救出了皇帝,还救了全城的百姓。个人英雄主义,在迪斯尼版的《花木兰》中得到了再现。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中西方文化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一样的《花木兰》,拥有不一样的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