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物理教学水平评估华师附中物理科自评报告
备注:我校在2007年9月底通过了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评估,专家反馈的意见是达到优秀的等级。下面是我所写的物理科组的自评报告,给同行参考,并提宝贵意见。
华南师大附中物理科组经过长期的努力,在物理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基本完整的教学体系。物理学科教学特色:概括起来是“两句话、四个字”。两句话是:“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四个字是:“实(强化实验教学)、严(教学严格、严谨)、活(教得活、用得活)、创(探索创新)。” 科组在2002年被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州市中学物理教研会评为“中学先进物理科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物理科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的指导下,继续发扬物理学科教学特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大面积培育素质较高的人才为目标,为进一步构建和发展完善的教学体系,使科组建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下面围绕高中物理教学水平评估指标来做物理学科组的自评报告:
一、教学管理
1. 教学理念: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研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科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体会和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倡导探究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新课程的许多要求和作法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已经在我校的物理教学中运用。例如:在十多年前物理科先后进行了以“启发式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系列化教法改革试验。并且在试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推广和实施。这些教法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独立性、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实际去掌握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重视和强化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科组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和优势。随堂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边讲边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已经在科组教师中形成教学习惯。可以说物理科组在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创新教育方面,具备先进的物理教学理念。
许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有关新课程教学的论文和教学设计。例如:周青松老师的论文《关于现代中学物理教材模式的构想》获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在2003年广东省新课程物理教学论文评比中,周红霞老师的论文《转变教育观念实行导学式教学》获一等奖。潘克勤老师论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获广东教育学会2005年度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在2005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林建老师的《从自由落体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赵建辉老师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的教学设计荣获省一等奖。
2. 教学计划:
严格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和《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要求,开齐必修模块,开足课时。开够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下面是三年来各教学模块的开设情况:
2004—2005学年
|
教学模块 |
开设时间 |
周课时 |
|
必修1 |
高一第1学段(1、7、8、9、10、11班) |
4节 |
|
必修1 |
高一第2学段(2、3、4、5、6班) |
4节 |
|
必修2 |
高一第3学段(1、7、8、9、10、11班) |
4节 |
|
必修2 |
高一第4学段(2、3、4、5、6班) |
4节 |
2005——2006学年
|
教学模块 |
开设时间 |
周课时 |
|
必修1 |
高一第1学段(1、7、8、9、10、11班) |
4节 |
|
必修1 |
高一第2学段(2、3、4、5、6班) |
4节 |
|
必修2 |
高一第3、4学段(1-11班) |
2节 |
|
选修3-1、3-2 |
高二第1、2学段(1-6班) |
4节 |
|
选修1-1 |
高二第1、2学段(8-11班) |
2节 |
|
选修3-3、3-3、3-5 |
高二第3、4学段(1-6班) |
4节 |
|
选修1-1 |
高二第3、4学段(7班) |
2节 |
2006-2007学年
|
教学模块 |
开设时间 |
周课时 |
|
必修1 |
高一第1、2学段(1-11班) |
3节 |
|
必修2 |
高一第3、4学段(1-11班) |
2节 |
|
选修3-1、3-2 |
高二第1、2学段(1-6班) |
4节 |
|
选修3-3、3-3、3-5 |
高二第3、4学段(1-6班) |
4节 |
|
选修1-1 |
高二第3、4学段(7-11班) |
2节 |
物理科组有学年工作计划;各年级备课组有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明确,有具体恰当的教学措施;物理教师有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学校有物理学科发展规划。
二.教学保障
1.教学人员:
物理专任教师16人、物理实验员2名,能满足物理教学工作需要,能够高效率完成教学工作;全体物理教师都具备规定学历资格;拥有教师资格证书,能使用普通话进行物理教学和交流。
物理学科带头人:周青松老师,特级教师,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独著、合著著作30余本,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物理学科带头人:程志文老师,高级教师,现在担任广东省物理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被省教厅聘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担任省普教系统职称评审委员会高评委,参加过省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及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学生练习册,学生实验册。他们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有较高的声誉,经常开设在省内同行具有一定影响的示范课和研究课,并就高考备考、新课程教学等内容在省内物理研讨会、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专题发言。
物理科组十分重视抓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例如:2002年12月洪丹老师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物理学科省级培训。2004年8月,赵建辉、林建、高文强、黄爱国等老师参加新课程省级培训。2005年12月熊志松老师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物理学科省级培训。李强老师在华南理工大学完成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李剑虹老师、潘克勤老师在华南师范大学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获得教育硕士学位。李强、潘克勤、洪丹等三位老师荣获第三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园丁二等奖。黄爱国老师荣获“2003年广州市优秀青年物理教师”和“2003年广州市‘十佳’优秀青年物理教师”的称号。黄爱国老师和熊志松老师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广东“纹辣染倩褚坏冉薄E丝饲凇⒅芎煜肌⒄越ɑ浴⒒瓢人奈焕鲜υ2005年校青年教师优秀课例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所有科组中,物理科的获奖人数是最多的。
全体物理教师都具有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授课占80%以上,全体物理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电子计算机,并能自行开发部分多媒体课件。2002年物理学科组在互联网上就建立有学科网站“华附物理工作站”,网站教学资源丰富,网站设有交互访问功能,方便师生利用网络途径进行交流,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课外交流平台。在互联网中宣传物理科组,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合作提供途径。许多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运用信息技术并思考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常规物理教学的问题。例如:程志文老师的《多媒体组合物理教学》省级课题获省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黄爱国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2001年获校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学校论文报告会上宣读。李强老师的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在1998年省中学物理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高文强、黄爱国、李强等老师在2003年校青年教师课件大赛中提交的课件分别获特别奖和优秀奖。
2.教学条件:
按照《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配置有8间物理实验室和力学、电学、光学、热学4间专用实验室和探究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这些实验室都得到充分使用;常常利用开放实验提供给师生足够的开放时间,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探究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开足实验课,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分组实验开出率100%。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每节新课几乎都离不开实验,实验室常常是满负荷的使用。老师们在实验教学上也常常总结教学经验,写成教学论文教学随笔并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例如:黄爱国老师的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获2002年广东省中学物理优秀论文二等奖。潘克勤老师的论文《随堂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际探索》获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青年三等奖。周红霞老师的教学随笔的《提问的艺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有感》在2006年校优秀教学随笔评比中获三等奖。
学校经费使用计划中,有足够的经费用于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物理图书和实验仪器更新等与物理教学密切相关的项目。校园网有宽带接通广东省基础教育网,并有相配套的物理教学应用软件、多媒体课件和与物理相关的录象视频资料。这些资料给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了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常规: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抓好四个环节。
首要环节—认真抓好教师备课和上课;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组织好,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基础环节—认真抓好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希望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作业,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核心环节—认真抓好平时学习质量检测和阶段考核:通过检测和考核,暴露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暴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疏忽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使学生更自觉的堵塞学习上的漏洞,使教师及时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疏忽,提高今后的教与学的质量。关键环节—认真抓好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大力提倡,并且要在制度上加以保证,促进教师之间加强互相听课,尤其是同学科组的教师之间加强听课,互相取长补短,就教学上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交流心得,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作用。
(2)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为最终目的。教师能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外时间里,加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小范围有针对性的辅导。
(3)重视基础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面对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重视基础。教师都能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重视基础知识讲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重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的计划性;专时专用,专心致志;重视“五个连环”,做到“三先三后”(“五个连环”是指: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知识归类,应环环相扣;“三先三后”是指学习应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提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多动脑勤思考——培养爱思考的品质;多动手勤练习——培养善解题的品质;多动口勤提问——培养会质疑的品质;多动眼勤观察——培养爱观察的品质。
(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物理学科的教学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重视开展动手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学生懂得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结合起来思考,并且懂得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懂得在实践中学习。
2. 教学研究:
教学教研制度完善,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和研究课题,有过程记录和具体成果。
物理科有省级立项课题;物理教学科研课题的提出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80%以上的物理教师参与各种物理教学课题的研究,研究的课题有过程记录、阶段总结或有论文等成果。教学研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能在市级以上教学教研活动中交流或获得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的奖励。物理教师能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经常写教学札记,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具体的教学效果。下面列出科组部分老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随笔教学设计获奖情况:
(1)程志文老师的《多媒体组合物理教学》省级课题获省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2)周青松老师的论文《关于现代中学物理教材模式的构想》获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2)李强老师的《分布式校园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荣获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青年二等奖。
(4)潘克勤老师的论文《随堂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际探索》获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青年三等奖。
(5)黄爱国老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奥林匹克物理模型》《用成长记录袋评价学生》研究课题分别荣获2002年和2005年校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6)李强老师的课件《物体的运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在第五届全国计算机多媒体与完落网络物理教学成果大奖赛上荣获三等奖。
(7)叶正波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获2003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8)黄爱国老师的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获2002年广东省中学物理优秀论文二等奖。
(9)李强老师的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在1998年省中学物理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10)周红霞老师的教学随笔的“提问的艺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有感” 在2006年校优秀教学随笔评比中获三等奖。
(11)周红霞老师的论文《转变教育观念实行导学式教学》在2003年广东省新课程物理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12)潘克勤老师论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获广东教育学会2005年度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13)黄爱国老师的论文《物理学的最值问题》在2003年广州市青年教师高考内容研究征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14)林建老师的《从自由落体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赵建辉老师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的教学设计在2005年广东省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省一等奖。
(15)黄爱国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2001年获校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学校论文报告会上宣读。
(16)赵建辉的“写在全国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之后”获一等奖;熊志松的“教学随笔”、叶正波的“认真观察、构建逻辑与准确归纳”获二等奖;高文强的“提高初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李剑虹的“新瓶装旧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运动教学案例” 在学校2006年优秀教育随笔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二等奖。
(17)黄爱国老师的教学案例《探讨中学物理网络教学模式》和赵建辉老师的教学案例分别获2005年校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3. 教学评价:
物理科教学评价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广东省普通高中物理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进行。物理模块学分认定,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测验两部分组成,终结性测验包括笔试和操作考试;学分认定过程清晰,操作规范,真实有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完成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及不同发展需求。按《广东省普通高中物理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进行物理必修模块实验操作考查,合格率达95%以上。
4. 教学资源:
有足够的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各种图书等媒体资源,能够满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物理教学需要,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物理的需要。校园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能聘请社区人士、家长参与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社区青少年物理科技教育活动和专家物理科技讲座。
四.教学效果
1.课程达标:
物理教学达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达到《广东省普通高中物理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规定的要求。完成3个物理必修模块(内容)的学习,并获得6个必修学分(含重修后获得)的学生达100%。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要求,X科选修物理科的学生,完成4个物理选修模块学习,并获得8个选修学分。
2.学业水平:
模块学分认定考核内容按《广东省普通高中物理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规定的要求,终结性测验笔试合格率达95%;抽测考试(考核)合格率达95%。
能开展丰富多样的物理选修二课程(含物理兴趣小组),有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参与学习物理选修二课程的学生总数占全校学生数15%以上。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展物理研修、实验探究、竞赛培训等选修课。在现有选修课基础下重点打造一批有鲜明物理科特色的选修课。以“开放物理实验”为载体的物理探究与实践系列选修课;以“无线电测向”为载体的无线电电子技术选修课;以“物理奥赛”为载体的物理奥林匹克系列选修课;以“机器人比赛”为载体的头脑奥林匹克系列选修课。加强学科竞赛的指导,并使学科竞赛辅导与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开展有物理学科特色的校内或校际比赛活动。每年在高一下学期举行力学竞赛,高二下学期举行物理竞赛。在“开放物理实验”物理探究与实践选修课的基础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比赛中有新的突破。在学校科技节期间,举行“水火箭”、“鸡蛋撞地球”或“百秒科学动手挑战赛”等科技制作比赛,形成有物理科鲜明特色的科技课外活动。
近三年物理高考成绩取得进步;每年应届生高考物理科的平均分都比当年全省高考物理科的平均分高出5%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50%以上,优秀学生培养率高于市平均水平。从1986年起计,在22年的高考中,有21年获高考物理平均分广州市第一名(除2005年外)在2007年的高考中物理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高三1班王书元同学由以149分的成绩获得2007年广东省高考物理单科状元。在广州市物理单科前十名中,我校取得第1、3、5、10名的好成绩。物理科平均分为114.83分,继续名列广州市第一名,领先第二名执信中学5.5分,是今年我校高考各科优势最大的一科。
3.充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物理科学的能力,有交流与合作能力,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学生的物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近近几年来在物理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中都取得很突出的成绩:
(1)参加全国中学省物理竞赛、亚洲物理奥赛、国际物理奥赛获奖情况:近几年来在每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我校获奖的学生,无论在层次还是获奖人数,在省内均保持较大的优势;在全国决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①.2002年4月,陈阳同学光荣入选中国代表队,2002年5月在第三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2002年7月在第3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国际金牌。
②.2003年4月陈哲呴同学入选中国代表队,但因“非典”和政治原因,我国没有派出代表队参加在泰国举行的第四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在台湾省举行的第3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③.2005年4月方力同学入选中国代表队在第6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戎获金牌和总成绩第一名。
④.2007年4月王书元同学入选中国代表队在第7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戎获金牌。
⑤.近几年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
比赛时间 |
国一等奖 |
国二等奖 |
国三等奖 |
省一等奖 |
省二等奖 |
省三等奖 |
指导老师 |
|
2001年第十八届 |
2 |
12 |
7 |
9 |
周青松 黄爱国周红霞 |
||
|
2002年第十九届 |
1 |
2 |
12 |
5 |
20 |
周青松 黄爱国周红霞 |
|
|
2003年第二十届 |
1 |
2 |
15 |
9 |
14 |
黄爱国 周青松周红霞 |
|
|
2004年第二十一届 |
1 |
11 |
12 |
11 |
黄爱国 周青松周红霞 |
||
|
2005年第二十二届 |
8 |
25 |
18 |
熊志松 黄爱国 周红霞 |
|||
|
2006年第二十三届 |
1 |
2 |
2 |
15 |
14 |
7 |
黄爱国 熊志松 周红霞 |
|
合 计 |
6 |
2 |
4 |
73 |
72 |
79 |
(2)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国际青少年发明博览会展示交流与竞赛等比赛获奖情况:
①.赵建辉老师指导的学生危然《基于电力线通信的未来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项目在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审决赛银牌、在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终审决赛金牌,在第六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复评中被评为提名奖。
②.洪丹老师指导的学生羊乐的研究项目“电脑投影仪无线转接器”在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审决赛中,全国二等奖(银牌),并入选国家队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2005年国际青少年发明博览会展示交流与竞赛获奖。
③.周青松老师指导的学生全小航研究课题:“不同类型声信号的衰减延迟与听觉回声阈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在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金奖、英特尔英才奖、最佳交流奖。获得国际小诺贝尔物理论文比赛特别贡献奖。
④.叶正波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可移动式闪烁彩光生物实验柜”在第十九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省二等奖。
⑤.叶正波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脉冲组合光谱周期扫描环境影响植物生长的研究》;在第十七全国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该项目还获英特尔英才奖、科技新苗奖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二等奖。
⑥.叶正波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项目《玻璃幕墙的有害光反射对人眼睛影响的研究》在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该项目还获英特尔英才奖、科技新苗奖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二等奖。
⑦.叶正波老师指导的何怡瀚同学在2006年“广州市第六届青少年科技活动汇演”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荣获高中组一等奖。
⑧.在2003年12月举行的广东省中学生创意物理实验设计展评中,由林建、周红霞老师指导的四个项目入选并全部获奖:高二(7)班 梁贇、陆绮绮的作品《用气垫导轨测定能量守恒定律》和初三奥班柯景钊 、欧阳韬《会“拐弯”的土电话》获二等奖高二(7)班陈思韫同学的作品《用g表监测共振现象》和高二(9)班黄文敏、叶洋希、周宇文同学的作品《听得见的加速度》获三等奖。
⑨.在2005年12月广州市第七届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评终审决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高二(1)班范琳然同学分别荣获数学、物理、动手实践三项组别竞赛第一名。
⑩.李树伍、周红霞老师指导的校无线电测向队在2007年广州市“威露士杯”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得两项个人一等奖、两项个人二等奖、两项个人三等奖。并获得了80米波段团体三等奖。在2006年广州市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获得男子高中组80米波段和男子高中组2米波段两项团体一等奖。女子高中组80米波段团体二等奖、女子高中组2米波段团体三等奖。陈海昊同学获得男子80米波段亚军、柯景钊同学获得男子2米波段亚军。陈康富同学获得男子80米波段第八名。徐寅胜同学获得男子2米波段第四名。包彦菲同学获得女子80米波段第四名。何李芮同学获得女子80米波段第六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