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学校背景:
上虞中学是一所省二级重点中学,学校的物理教研组是一个具有浓厚教研氛围的先进教研组。在近十年来,一直开展着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1)1995年,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研组通过集体讨论决定,以物理教研组为主办单位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物理科技活动,并取名为“牛顿杯” 科技活动。由于活动形式多样,组织到位,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活动以后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显增强,学校领导观看后也大加观赏,从此这一活动便一年年地保留了下来,至今已举办了九屇,并且节目年年有所创新。现在这一活动已有化学、生物、英语等多个学科一起开展,成为了学校的特色活动之一。
(2)2001年开始,我校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4年来物理组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了多项与物理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突出。
(3)上虞中学是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物理组教师普遍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近几年来,组内教师开始尝试运用网络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取得了一些经验,已有相关论文在《中国电化教育》上发表。
2、社会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活动。它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课程的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3、课题的提出
通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同时在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上我们觉得做得还不够,希望通过课题的形式系统地加以研究,规划总结出具有“校本”特色和“本土化”特点的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活动方案,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4、课题的研究意义
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觉看,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对解决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过于强调学科知识、学生动手探索、实践活动不够的现状是一种探索。就物理课程本身来说,课内和课外的学生实践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受传统文化和国家评价制度的束缚和影响,目前显得较为薄弱。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我们通过图书馆查阅及互联网搜索发现,同类课题对于国外来说研究很早也很多,对于国内来说已有些地方在开始研究了,如安徽省、江苏省等,但数量不是很多,并且多是以初中内容为主。
从上虞市内的高中及电话调查部分相邻县市高中来看,没有一所高中在开展同类课题,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高中,高中三年几乎是教师一讲到底,没有什么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改变周边学校当前物理教学单纯重视“教”而不重视“学”的不良倾向有一定的辐射影响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研究
(2)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3)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研究
(4)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
(5)学生喜爱的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研究
2、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
(2)学生的实践活动作品;
(3)教师、学生研究论文集;
(4)实践活动录像及照片;
(5)其它。
四、初期研究成果及研究的操作措施
1、初期的研究成果
(1)学校已举办过九屇“牛顿杯” 科技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①物理知识竟赛;②科学家的故事;③科技小制作比赛;④科学小品表演;⑤科学小论文⑥专题讲座等。这一活动不仅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尤其是“牛顿杯” 科技活动的保留节目 “空中落蛋、水火箭、孔明灯及小品表演”每年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了专题讲座型、课题研究型、实验竞赛型、展示参观型、游艺娱乐型、网络互动型等六种常见的活动方式。
(2)学校已实施了四年的研究性学习,积累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学生写出了如《高中男女生学习物理差异的研究》等高质量的结题报告。
(3)课题组组长尝试运用网络互动软件《天空教室》开发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受到学生的欢迊,以此为题材写的论文在《中国电化教育》上发表。
2、研究策略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研法等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的步骤
(1)2004年10月——2005年2月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开题会议。
(2)2005年3月——2005年12月
课题组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研讨活动,实验研究;
(3)2006年1月——2006年2月
总结与结题阶段,验收实验研究成果。
2、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陈勇刚
课题组成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
设三个研究小组,陈培正、王永强、陈 江为小组长,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浙江省上虞中学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具有研究该课题的条件。具体表现在:
1、教研组的科研力量强。教研组先后被上虞市先进教研组和绍兴市先进教研组,绍兴市青年文明号。学校对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在人员、经费、时间、设备上给予有力保证。教科处每学期定期开设现代教育理论讲座,科学馆定期进行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术的培训,使教研组内具有了一批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已经具有研究与系统总结本课题的可能,同时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也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这些都是实验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