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了凡四训

(2008-06-25 23:05:27)
标签:

佛教

杂谈

分类: 佛缘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作为修身之铭言,处世之准则,人人依之而行,则举世得以消灾障,亦可为成圣成贤之妙道。

 

一、立命之学

凡是说“人生祸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贤达能安命者,必是圣贤豪杰。

总之,人的命运虽然不可知,但只要运逢显达时,也以落魄的心境处世。逢到顺利的境遇,也当作拂逆一样的谨慎。碰到富足的时候,也像贫穷一样的节俭。就是得到别人的拥护爱戴,也不可趾高气扬。如果家世望重,也不可自鸣得意。学问高深,也应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如此行持,克己复礼,则德可进,道必可得。

 

二、改过之法

一般而言,人的过失虽然有好几百种,但归根究底,都是从心所起,若能心不动念,无私无欲,就不必逐样检讨名、利、色、货诸过失。只要以心向善,正气所钟,邪念自然一尘不染,就像太阳当空,鬼魅尽消一般,这就是所谓“本立道生”之理。

 

三、积善之方

为人处世,利人之善才是真善;利己之善则是假善。发于内心的善行是真善;装给别人看的善行是假善。

一般都认为谨慎、随和之好好先生是善人;但圣人却认为敢作敢当豪爽之狂狷之士才是善人。因为谨慎软弱没有个性之人,虽然全乡人都说他好,而成好好先生,却是随波逐浪、没有志气、没有道德精神、没有道义勇气之人。总之,天地鬼神对于善恶之观念,都与圣人的观念相同,而与世俗的眼光相反。因此说:若想积德行善,绝不可只为了顺乎世俗人情,讨好世人,掩人耳目,必须从内心深处潜移默化,一心只为济世,不媚俗世,纯为爱人助人,才是端正之善。

为善而为人知是阳善,行善而不为人所知就是阴德。阳善只能享受博得名誉之福报,阴德天必赐以厚福。

凡人行善,不可只看行为,必须看它的流弊。不可只看现在,必须看事情的结果。不可只论个人的得失,需看对大众的影响。

人人皆知善是正,恶是偏。但若行善之心而使事成恶,则是偏。若行恶心而使事成善,则是正。这是为人处世应有的认识。

为善必须发乎真诚自然,事后不牢记在心里,则虽小善也能达成功果;若怀有企图行善,施恩望报,就是终生行持,还只半善。

 

四、谦德之效

《易经》说:“上天对于骄傲自满的万事万物,总是亏损他,以帮助谦虚之事物。地的道理也一样,高处之水,总是往下流,以填补低陷的地方。鬼神对于骄傲自满的,总要折损他,而庇护谦虚之人。人心也一样,骄傲自满者,必为人所憎恨,惟有谦虚之人,才受人敬重。”

佛家有言:“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人能立志,像树立根,立定志向须念念不忘谦虚,处处与人方便,自然就能感动天地。因为造化惟心,成败在己。

可惜一般人为人处世,追求功名富贵,都只是一时高兴,一厢情愿而已,兴之所至则行,意兴阑珊则止,缺乏眼光。

因此说:凡人修身立命,必须有恒,立定志向,广积阴德,加被十方,则命运也就拘束不了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复当年勇
后一篇:状态回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