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简介

标签:
人文灵泉无量寿佛殿鼠李寄柏大觉寺杂谈 |
大觉寺位于海淀区西北旸台山麓,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为契丹人所建,坐西朝东的寺院,体现了契丹人尊日东向的习俗。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金代称灵泉寺,是金章宗时著名的西山八院之一,被称为“西山三百寺中之巨刹”。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后改称大觉寺。
寺院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体现了辽国时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寺依山势而建,主要由中路寺庙建筑,南路行宫和北路僧房所组成,总占地6000平方米。 中路自山门向上到龙王堂分别建有山门,碑亭,放生池/桥,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南路有四宜堂,憩云轩;北路有方丈院,玉兰院。寺院后部,也是最高处有寺庙园林,包括迦陵和尚塔,灵泉池,龙王堂和领要亭等。寺院西北李子峪有清泉,汇入灵泉池,并从灵泉池分两路出发流经整个寺院,最后汇集于天王殿前的放生池。
大觉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此外,还有大量的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古树。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
著名的大觉寺八景为:辽代古碑山门口的藤李寄柏(老藤寄柏)、功德池里的石刻水兽(鼠李寄柏)、四宜堂和北玉兰院里的明、清两代的玉兰(古寺兰香)、无量寿佛殿前的千年银杏(银杏树王)、环绕全寺的两道泉水(灵泉泉水)、龙潭东侧的辽代古碑、北玉兰院里的碧韵清石(碧韵清池)和位于寺院最高处的迦陵佛塔(松柏抱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