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2)

(2009-02-08 19:46:18)
标签:

感情

教育

父母

谎言

亲子关系

美国

任何关系都有生命,而且在我们一生中都不会死亡。甚至,还会遗传。
如果父母做得很过分,已经失去了做父母的资格,子女与他们基本断绝关系不会导致大问题。如果父母并非那么过分,那么太疏远的话,早晚有一天,做子女的会感到非常悔恨。
  父母不只是我们物质的照料者,也是我们人格形成的基石。疏远他们,其实也是在疏远自己内心中的重要部分。

没有人是最绝望,也没有谁是独一无二。这世界上一定有人比你更绝望,遭遇比你更惨,而且会有无数人和你的遭遇非常想像。

 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最缺乏尊严,实际上,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都不知道给孩子尊严。还好,现在起码可以写这样的文章,可以好好讨论了。如果是三国时代,我这样写,那么我就是孔融第二,可以被曹操给砍了。如果是明朝这样写,估计要被灭族了。

     父母们自己没怎么活过,被自己的父母决定了一辈子。现在,他们渴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到活着的感觉,于是又急着来决定孩子的生活。如果他们做自己,让孩子也做自己,那才是最好的。
很多没有明显理由自杀的孩子,差不多都可以回到这一点上——父母一直决定他的生活,他的精神生命早被杀死了。

的确,这是我们社会的写照。思考太累,自省太累,所以很多人的习惯是,大多数人怎么想,他们就怎么认为,而不愿意自我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真相,用自己的心灵寻找答案。
 
    
我们国家的人,习惯按照所谓的规则去生活,而不是尊重自己心灵的需要。心理疾病的产生,就是源自不甘心,源自和父母的纠缠,源自渴望改变父母,源自拒绝接受事实。我说的割裂,就是“父母做父母”“我做我自己”。这不止是亲子关系的良药,也是友谊、爱情等很多关系的良药。你可能以为,相互纠缠才是爱,但这种爱,很容易令人生病。这也根本不是残疾,而是更完整地做自己。

父母无法选择,只能承受,只能接受,但爱情不同,爱情可以学习,可以选择。  
真爱是美好的,真正的父母之爱是美好的,真正的爱情是美好的。但是,这世界上假爱太多,太多的事情假借了爱的名义。结果,被假爱伤过的人,以为爱的另一面就是伤害,所以都不敢相信爱了。我写这些谎言,就是为了澄清这一点,希望能让大家明白:让你受伤的,不是真爱,而是假爱。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以孩子的精神导师而自居,并且严重破坏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父母真懂得,他们首先是孩子身体的缔造者和保护者,而不是孩子精神的创造者,那就太好了。不要把“不能让孩子心理出问题”绝对化。孩子的成长中,无论父母多好,他都会遇到问题,就像美国心理学家yalom所说,孤独、死亡、生命的意义和自由是每个人都越不过去的坎儿,每个人都会被它们绊几脚,然后在痛苦中学习生命的真谛。
 
有人说:
家人才是最重要的,爱情可以重新再找寻,但父母一生却只有一个,要珍惜、珍重。
------------- ----
还有人说:不厚道,难道妻女就不是家人?只有父母是家人?父母、子女各有各的福分,只有夫妻,才是一辈子的,正所谓: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
回答: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在原生家庭,父母的夫妻关系最重要,父母该明白这一点,而不要把亲子关系凌驾于配偶关系之上,否则一定会出问题。孩子有了新家庭,父母和孩子都要明白,这个新家庭,孩子及其配偶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父母不要瞎掺乎,孩子也不要乱交权,否则,什么婆媳翁婿关系等问题就会出现。有几个在美国的朋友说,他们很少有什么婆媳关系的难题,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家庭,是为了向下传播爱。所以,正常情况下,下一代一定会欠上一代的。但是,下一代没必要还,因为他也要做同样的事情,把爱继续向下传播。
但是,我们太讲孝道。结果就是,下一代拼命还上一代的债,我们由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家庭体系。

      动物的关爱下一代是出于天性。我见过狼蛛背着装满孩子的白色布袋子到处跑,孩子成长到钻出布袋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妈妈,这妈妈好像并无任何怨言。没有一种动物必须要孩子回报——除了人之外,或者说是除了中国人之外。
可以说,中国父母的道德水准,是远远低于一包动物的。

     不要苛求自己是个完美妈妈,要做个能看到错误能认错能及时改正的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了。完美的妈妈,一般都是孩子的地狱。如果有条件,起码要保证一点,孩子3岁前,最好一直跟着妈妈,如果妈妈要离开他一小段时间——譬如出差一星期,要告诉孩子,还向她承诺,自己什么时候回来。这样一来,虽然孩子还会有分离的痛苦,但能够预期的痛苦,就相对容易承受多了。

     有人说:既然这么不满意自己的父母生下自己,大可以选择自杀,把生命还给父母,还活的乐滋滋的来上着网,听着歌,玩着游戏,再来指责父母的不尽责。。。
     
很多人自杀了,很多人因父母而死。光说一下边缘型人格障碍,在人群中占1~1.5%,这样的人都闹过自杀,成功率是1/10。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童年遭受过父母的情感或肉体虐待。生命的肉体属于父母,灵魂不属于父母,而属于更大的存在。。。。,还属于自己。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次。

     我想说,发这个贴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声讨不良父母的罪责,而是给所有人一个警醒。我们应该怎样审视自己走过的人生。受过的伤害,已经刻在生命里,能说忘就忘了的吗。不正视它,谁也不能保证它什么时候又会从潜意识里钻出来作祟,把伤害传递给无辜的人。错了就是错了,不能因为它有个伟大的动机就变成光荣了。你都不承认那是错的,你怎样去改?你怎样保证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因为这些错误打着“爱”的名义,我们就该千秋万代地犯下去?指责父母的不对,或许你是“不孝”了,但并不代表你就从此与他们有仇了,你就不爱他们了。如果父母真心爱自己的子女,我想这点心胸应该还是有的吧。
王小波常说一句话:我们要弄明白,112,这是最重要的。爱就是爱,恨就是恨。真爱就是真爱,假爱就是假爱……这些最基本的生命真相,我们必须面对。(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