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杯期间媒体采访王志文,问他为什么爱上高尔夫的人一般都不会放弃,王志文说这项运动和我们的人生太相似了,我严重支持这个观点,胡诌几点以示佐证。
首先,高尔夫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运动,再好的运动员也必须时时对照正确的运动力学调整动作,一不小心就会偏离科学的轨道,造成成绩直线下降。人生也是如此,天生的劣根性和无常的生活环境会不断侵蚀着我们的思想,如果不能吾日三省吾身,迟早要背离道德,迟早要放弃理想,与我们主流社会渐行渐远。
其次,高尔夫运动是十八洞运动,在十八洞中你会有抓鹰捉鸟的喜悦,也会有爆洞的沮丧,一个成功的球员,特别是业余球员,成绩取得不在于小鸟的多少,而取决于你爆洞的频率。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团队的强大不是取决于那个最优秀的人,而是团队中最短的那块板;一辈子的成就不是取决于某一次的辉煌,而是少犯错误,更不要犯大错。
第三,不显山不露水的打法往往取得好成绩。我们业余球手非常关注一号木的距离,关注动作的优雅,但实际上成绩稳定的人一般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扎实的切杆、认真的推杆才是取胜的保证,业余长打者更容易忽视短杆的重要性,看似水平不错但成绩总是不尽人意。生活工作中也是这样,大刀阔斧的确吸引眼球,也更多地被一个崇拜英雄的时代所关注,但走的更远,对社会更有贡献的人物往往是低调、稳重和柔性的。
第四,高尔夫运动最能彰显人性的光辉和卑劣,特别是在有钱的小局或者没钱的业余比赛时。一个自律的球友总是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一个不自律的人最好不要爱上这项运动,因为在这里你将以最快的速度失去你的朋友。鼓励与恶意干扰在球场也时时可见,宽广的胸怀与小肚鸡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掩饰,还能蒙混,但在高尔夫运动中一定可以鲜明地暴露出来。
还有很多可以映衬王志文观点,在此就不列举。
最后申明,第一,很多人打球不计较成绩只要亮点,那他的境界达到了非常的高度,可以俯视以上认识;第二,我在球场也有过不自律行为,也有过无意中干扰别人的行为,希望就此改正;第三,我一号木距离比较短,很羡慕长打者,但并不嫉妒恨,因为距离又长又稳短杆还好的人很少,就像社会上的精英很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