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除夕”。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讲究的第一大节。北方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
哥哥一家早就约好今天来我家吃年夜饭,重头戏还是饺子。在我家饺子每年都是包两种馅,我一人吃素的,其他人全吃肉的。我在大家的眼里就是一假“回民”。对这事,我也很纳闷,我能吃排骨、猪下水,就是不吃炒菜肉和馅儿里的肉。在学校食堂,老在回民桌充数,但又不吃牛、羊肉,只吃鸡蛋。有一次,过“把斋节”,我们班一回民同学热情邀我去他家吃饭,推辞不过,去了,一口没吃,回宿舍泡的方便面。我觉得自己回、汉都不算,就是一“少数民族”。邪吧。

准备馅儿的时候,在想:饺子是中国发明的吗?它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饺子原名“饺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
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在当地搭一医棚,支一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后人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早在三国时期以及清朝都有有关饺子的记载。总之,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的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特别是北方,除了除夕吃,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但这三天吃饺子讲法不太一样。除夕吃的饺子必须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初一(即除夕12点到1点)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搬弄是非,图个吉利。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耳、粉角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因制熟方法不同,还有煎饺、蒸饺等。因此,过年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平日吃多珍馐美味,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之时,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拿出早在“腊八”就泡好的腊八蒜和“芥末墩”,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
告别旧年,走向新岁。我们不常拥有新年,却常拥有新的一天。愿朋友们在每一年的每一天,都充满幸福、喜悦!祝球友球技提高,身体健康!
前一篇:代表“党中央”慰问灾区人民
后一篇:做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