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络里的孩子教育 |
策划:孤岛之主
编辑 :依然
作者:lmr1872
概况:休学回家一门心思只为上网
梦开时节点评:
现实的教训,生动的案例。在作者循序渐进的讲解中,不难看出网络对人尤其是孩子的影响。呼唤全社会一起来解决网络问题。
孤岛点评:闭门上网一年得精神分裂实属万幸,父亲如果不幸被“拭”也不算奇怪。这样的家庭“教育”怪校、老师、社会吗?看来只有神仙能救他们——唉——
一个网瘾孩子的心声:我的网络生活到电击让我生不如死
作者:日辰江枫
日辰江枫:回忆着这几个月的生活,不知道我是怎么承受过来的,我现在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的痛苦.父母不相信我,亲人看不起我,却还要用那让人生不如死的电击治疗我.电击并不可怕,大多是让我在皮肉上受了苦,你知道吗?最让我痛苦的是我和家人现在已经有了那不可逾越的隔膜,每天我们就像仇人一样对视着.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不知道我现在就像一个外人,真的让我生不如死啊!!!
孤岛点评:在我们的生活、印象中,被点击者不是罪犯就是恶性肿瘤,一概属于迫不得已的举动。网瘾不管怎么说都不至于要接受电击的尝试,谁家的孩子不是心头肉呢?谁事先评估过得失呢?这个国家疯了吗?
作者:周碧华
周碧华:试问,如果医学能解决许多属于教育范畴的东西,那么,贪官的贪欲,偷情人的情欲等等,是否都可以用电击等医学手段来解决呢?
梦开时节点评:
周老师的文章生动幽默,文笔诙谐,以调侃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电击治疗网瘾的种种荒谬之处。“如果教育能省略,人类就可以通过实验室来大批繁殖了,还需要学校么? ”最后一句,一语中的发人深省。
孤岛点评:外星人怎么笑不重要,3000名受试者有待于后期关注!
抗议:别把孩子当实验品
作者:北夕
北夕:学校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从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拯救被网络网去灵魂的孩子。而不是旁观家长带孩子电击治疗,既然能电击治疗孩子的灵魂,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怎样的无地自容?电击治疗孩子网瘾以我看是给教师打了一记耳光。
孤岛点评:即便是临床医学、实验室,任何理论的研究都离不开小老鼠的舍身成全。也许小老鼠不会上网,于是不存在被电击杀上网意识的可能。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纳粹敢直接用人做试验。我们比纳粹残忍吗?
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酸:电击治网瘾,医学能革了教育的命吗?
作者:孤岛之主
孤岛:我想问问,孩子因老师过于严格造成的伤害占教育放任自流造成伤害的比例多少呢?这个谁也明白,不及百分之一吧。那我们为何要让百分之一缚住手脚,而因噎废食的放弃百分之九十九?教育是可能死人的,什么行业不死人呢?因死个别人就放弃应有的职责,或者放弃正确的做法难道科学吗?
梦开时节点评:
孤岛以关怀的手笔写出了对青少年的关心,言语中不难看出浓浓的对电击治疗的担忧。也希望采取更加理智和人性的方法。更不是仅仅依靠外在的暴力手段。
一个妈妈的担心:电击治网瘾,击倒孩子人权
作者:杨晓谜
杨晓谜:如果谁真的能够拥有一套有效医疗网瘾的技术手段,一定会拥有庞大的市场,带来巨大的利润。而电击治疗网瘾最大的问题,是存在安全隐患。要知道,治疗网瘾的对象大多是未成年人,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公共责任。电击治疗网瘾,恰恰就是靠制造生理疼痛心理恐惧,使未成年人产生痛苦与惊恐。这种手段极大地偏离了现代文明,用在未成年人身上,是很不人道的。
孤岛点评:在我们这个社会谈人权往往比较可笑,何况是孩子?姑且不谈孩子人权问题,可至少他们需要身心不被人为伤害——哪怕是假借伪科学名号、为了孩子好也不行!
热心网友献策:让孩子健康上网
作者: 湖西热唇
湖西热唇: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主要有三:网上暴力信息、网上色情信息和沉溺网上游戏。网络的兴起所带来的种种不良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战略性。
孤岛点评:网络乃现代高科技,信息之大全。孩子需要借助网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应该积极地、合理科学的引导(哪怕是强制)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而不是因噎废食的采取不可靠的电击疗法。
梦开时节点评:
总体分析 高度概括 简略列出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