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京杭大运河·清江闸”邮票图案设计
国家邮政局将于9月26日发行《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一套,全套6枚,小型张1枚。其邮票图案分别:北京“京杭大运河·燃灯塔”、天津“京杭大运河·天后宫”、山东聊城“京杭大运河·山陕会馆”、江苏淮安“京杭大运河·清江闸”、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文峰塔”、浙江杭州“京杭大运河·拱辰桥”。小型张图案为江苏高邮“京杭大运河·镇国寺塔”。
第四枚,“京杭大运河·清江闸”图稿:由清江闸、清宴园和漕运总督府三处标志性建筑组成。

图稿最前方是清江闸。

清江闸:明永乐中陈瑄所建,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清江大闸口是指清江大闸及其附近区域。清江大闸又名若飞桥。清江浦原系河道名称,旧为沙河,又名乌沙河,为宋朝江淮转运使乔维岳所开凿,明朝永乐十三年即公元1415年,漕运总督陈瑄重新疏浚沙河,更名为清江浦,在清江浦上建了四道闸,其中之一为清江大闸(也叫清江闸),以清江浦所涉之地域即为清江浦镇。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江浦又演变为清江的专用称呼了。旧时大闸通体为木结构,且很窄,重建后为钢筋水泥结构,宽度加倍,且美观得多。
图稿中间是清宴园。
清晏园坐落在清浦区环城西路和环城南路交汇处,占地8公顷。清晏园所在地原是明代户部分司署。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靳辅为河道总督,在原户部分司署旧址设总河行辕,遂“凿池植树,以为行馆,名曰淮园”。乾隆十五年(1750),河督高斌于池北建荷芳书院。乾隆三十年“更为亭于池心,曰湛亭,于是泉石花木之胜甲于袁浦”。之后,园名相继变更为“澹园”、“清宴园”、“留园”。道光十三年(1833)河督麟庆对清晏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改造。咸丰十年(1860)裁撤河督,以漕运总管河务,漕督迁驻于此。漕督陈夔龙建紫藤花馆。1928年曾更名城南公园,1946年为纪念叶挺将军,更名为叶挺公园,1948年复名城南公园。
1983年,为恢复古园旧貌,当地政府对公园进行了维修改造,形成山水小院、荷芳书院、黄石深秋(含蔷薇园)、叶园秋唧(含关帝庙)、环漪别墅、梅岭春晓六个景区。1989年,取“河清海晏”,定名为“清晏园”。
图稿最上面的是漕运总督府。

漕运总督府:漕运总督部院遗址位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严谨。这里从南宋乾道6年(1170年)就是官府建筑,录事陈敏兴修建,元为淮安路总管府,1293年阿思重修。明洪武元年(1368年)淮安知府范中政改建为淮安府署,洪武三年(1370年)知府姚斌改为淮安卫指挥使司,成化五年(1469年)通判薛淮重修,嘉靖十六年(1537年)督御史周金在城隍庙东新建督察院,隆庆五年(1571年)知府陈文烛将此重修,万历七年(1579)都御史凌方翼将淮安府迁往城隍庙东,移总督漕运部院于此。
以上分析妥否,敬请网友批评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