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孔子,不敢妄言

(2010-01-26 19:47:03)
标签:

宗教

六艺

国君

《论语》

孔子

鲁国

杂谈

分类: 杂坛

                      有关孔子,不敢妄言

 

    http://s11/middle/50932693t7e0fe76efeea&690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1、 到底何为“六艺”?

http://s7/middle/50932693t7e0ff611d5d6&690

                          子见老子

    要讲六艺,必须先从周朝的礼乐制度说起。从尧舜时期的万邦,经历夏商两代的兼并与融合,到周初八百诸侯。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而士则是最低一级贵族,他们共同属于统治阶级,六艺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周公设置了这一套封建宗法制度,再以礼乐制度来推行民族共同体的认识。所有人都按部就班的处在金字塔的不同层面,遵循着各种规格和习惯来生活,这当然是乌托邦。西周时,基本还能大体遵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礼崩乐坏,孔子试图修复并维护这一制度,是在整个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前提下。

    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礼节(即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和战车的技术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算法(计数)。显然,六艺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技能,并有积极的精神价值的体现。其中,御和射便是那个时代的武艺,《论语》中有记载孔子驾车的纪录。《礼记·射义》记“孔子射于矍相之圃(在今山东曲阜孔庙西侧),盖观者如堵墙。”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孔子射箭的技术是很高明的,所以才能引来很多人围观。而《论语·子罕》则记载了一则事例,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与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射乎?执御乎?吾执御矣。”

    2 孔子在《史记》中的形象

http://s4/middle/50932693t7e0ffe488133&690
     孔子在史册中,严格来讲只有《史记·孔子世家》最为可信

   

    孔子在史册中,严格来讲只有《史记·孔子世家》最为可信,《孔子家语》很可能是伪书,而《墨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的孔子,更多是拟人化的孔子,是将儒家拟人化为孔子,这是由当时的文风所致。《礼记》是刻画其作为儒者、仁者和教育家的形象,而《史记》更多行迹、样貌、功业、理想和道德、学术。

   《孔子世家》记载“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名由此来,就是头顶中间凹陷,“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自幼便知礼仪,撒豆成兵,多做演习。“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按照周代的度量衡,大约和姚明差不多高。且再往下看:“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太史公司马迁如此评价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3 孔子一生经历的种种险境

http://s16/middle/50932693t7e10092b530f&690
             孔子曾亲自指挥“堕三都”之战

   

    政治迫害,路线斗争:孔子35岁那年,来到齐国,担任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晏婴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有一天,齐景公挽留孔子说:“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我不能做到。”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接待孔子。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就上路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指挥作战,亲临前线:孔子55岁那年,担任大司寇的孔子对鲁定公说:“臣子没有私藏的武器,大夫不能拥有周长三百丈的城邑。”派仲由为季氏的管家,将要拆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的都邑。于是叔孙氏首先拆毁了郈城。季孙氏将要拆毁费城,公山不狃、叔孙辄率领费邑人袭击鲁国国都。费邑人攻打季氏宅第,没有成功,射出的箭飞到了鲁定公的身边,孔子命令大夫申句须、乐颀下台攻伐,费邑人战败逃跑。

  自我放逐,监视居住:孔子56岁那年,担任代理国相,但是因为齐国采取美人计,让鲁定公陷入温柔乡,孔子不满而讽刺,导致国君不满。孔子来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得俸禄多少?”孔子回答说:“俸禄粮食六万。”卫国人也致送粮食六万。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

  心理恐吓,耀武扬威:孔子57岁那年,孔子离开曹国前往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魋想要杀死孔子,拔起那株大树。孔子离开那个地方。弟子说:“可以赶快走了。”孔子说:“上天把德行降生在我身上。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貌合神离,不白之冤:孔子57岁那年,离开卫国之后,孔子打算前往陈国,经过匡邑。匡人听说来了人,以为是鲁国的阳虎。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下孔子,孔子样子长得像阳虎,在匡拘留了五天。

  殃及池鱼,卷入冲突:孔子60岁那年,孔子离开陈国准备回鲁国,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搏斗非常激烈。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困于陈蔡,断粮之厄:孔子63岁那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派出军队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楚昭王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但被大臣阻止。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谷歌的玫瑰
后一篇:鸟语花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