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有时间就看书了,外面没有适合我玩的项目,除了偶尔到健身房练练身体,目的只是让身体不要过度衰老。最近看书的效率非常高,比以前高出五倍以上,只要有空,厕所里、床上、车里、办公室桌上全是我计划要看的书,但始终有一类书没有看,就是基础的理论工具书。
所以我把书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可以躺在床上、坐在马桶上看的书,比如唐骏的《成功可以复制》、《最牛的团队——从携程到如家、汉庭》、《快销》、《网赢》等等,一类是要正襟危坐,坐直身体在书桌上看的,比如《微观经济学》、《金融学》、《战略思维》等等。
因为我将认知作为标准。认知可以用孔子的故事来说明,这样比较直观:
孔子称四十岁为不惑,他四十岁的时候,有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说早晨的太阳里我们最近,因为早晨起来看到的太阳最大,另一个小孩说中午的太阳离我们最近,因为中午天最热。他们相约来问问孔子,孔子听后也不能做判断,两个小孩便停止了争论,开始嘲笑孔子:人们都说您的学问最大,连这个问题都不知道!
哈哈,所以说明一些道理:
(1)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不惑是认知,不是什么都懂;
(2)不是知识越多,认识越高。
(3)既没有知识,又没认知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认知是什么?我一直在想,很多人都会练书法,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三希堂》、魏体。。。什么体都练过,甚至还临帖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可是从整体看,每个字不统一,有的字想欧体、有的是柳体,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对书法中蕴含的神韵不认知。
所以我觉得,认知是将所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身心的一部分,然后对事物、事情、世界的判断和推理而形成的正确、具有审美价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就会通过这样的认知指导自己走向美好、快乐的道路。
如果走向反面,那是非常可怕的东西,即人没有自己的东西。前几天听朋友说,09年5月我们总公司委托上海格源咨询公司举办的第一届干部培训,格源将我们全国优秀分支机构的一手管理资料通过培训、研讨的方式整理汇编,卖给其他一家公司,得到了200万的酬劳,我听过后大惊失色,一是我们自己价值被忽视了,二是我们如果将自己一手的素材融合艺术性的理论汇成一个模式,我们公司的管理将上数个台阶,所能够带来的效益会成倍翻番。
这是对我们自己认知贬低和对别人认知高估的例子,活生生摆在我的面前。难怪史玉柱对咨询公司下过这样一个定论:为了忽悠企业多掏钱,咨询公司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形成一个个理论和模式。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我们在学习别人这样、那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感觉自己已经和别人一样了,但是你已经不是你自己了,根本不快乐。
做企业也是这样,外面成功的模式有很多,许多杂志、网站、书上介绍的全是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见过吗?失败背后的真实故事了解吗?认知市场、认知身边的人、客户,转化为自己可以实施的战略方向才是最有效的,但绝不是最好的。
因此千万不能去追求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最后的结果肯定不好。
朋友们,你认知了吗?爱情、工作、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