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爱孩子-29:
不要谋杀孩子犯错的机会
http://s12/middle/5090b1b5t83ea3b5b45db&690
昨天,遇见久未谋面的一位邻居,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在公用电话排队准备打公用电话。“难道他没有手机吗?怎么还打公用电话?如果需要用手机,我可以借给他用。”想着,走上前去打听原由。
一问之下,才知道并非邻居没有手机,另有他情。
他的儿子就要准备上小学了,很调皮,经常跟差不多大的孩子在楼下广场,甚至跑到小区外玩。他很担心这孩子一但迷路后果就严重了,于是想给孩子佩块手机。但转念一想,小孩子拿手机,这不相当于小白兔招招摇摇地跑到大灰狼前炫吗?肯定要招来更多的问题,于是每次上街,外出,购物,走亲访友等等,需要往家里打电话时,他就让儿子就近自己找一个公用电话,自己拔号,自己把事情讲清楚,比如:在哪儿呢,跟谁在一块,在干什么,回不回家等等。这样一来,多多少少可以保证一下安全。
对啊,这也许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问题。
当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时,大家仿佛忘记了街边还有公用电话这个东西,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学会使用公用电话,学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自己现在的处境和位置就极为重要了。
更令我佩服得是邻居的这种教育方式,首先,他没有强迫,比如:不准下楼,不准出小区,不准这不准那,一来二去把孩子限制到没可发展地境地;其次,他没有选择给孩子用手机,目前,中小学里因为手机而导致的犯罪不在少数,手机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很方便,用不好就很不让人放心。
想到这儿,想起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与他儿子刘轩的一件小事。
每次去看电影,刘墉先生都会让刘轩去问旁边的人同一个问题:“现在几点了”。
有一次,问到一位卖小吃的师傅,人家很不耐烦地把他给打发了,接连问了几个人,才问明白现在有几点了。刘轩走进电影院时,电影已经开演了。而且有一次,他发现刘墉每次外出总是偷偷地把手表放进口袋里。当他发现这个玄机地时候,就很生气。
但刘墉的说法是,他要教会孩子勇敢地开口,勇敢地进行社交。
两个人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后者更为常见。生活中,往往是与陌生人打交道时最难,而在这种境地中谁先占据主动,谁能勇敢地去表达,就会占据先机。
而我们做家长的有一些类似“老妈子”式的教育方式是极不可取地,孩子也会很厌烦。有时,我们为孩子准备好文具、饭菜、衣服甚至准备好女(男)朋友、工作等等等等,仿佛我们要努力使得孩子面前的路变成完全平坦的康庄大道。但孩子们却认为,我们爱得太烦人,太法西斯。前不久重庆市一位身为机关干部的母亲,因为逼自己的女儿,一位刚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双方僵持不下,而导致了女儿坠楼身亡的惨剧。
教训是惨痛地,我们在为孩子们操心地时候,却同时也剥夺了他们自己尝试取得第一手经验的机会,不要谋杀孩子自我教育的机会,不要谋杀孩子自然成长的时间。或许我们应该做的只是,给孩子更多的尝试和从错误中学习的契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