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城生活小调

(2012-04-25 11:37:48)
标签:

美国

波特兰

温哥华

旅游

分类: 云游四海的旅人

我承认我实在是懒。上上周末开始的博文今儿才完结。不过也不能怪我,谁让波特兰近来天气太好,每天都日鲜花明的,不在外面晃,实在是有负这大好春光。幸好今天薄阴,回家赶紧写完了这篇小文。:)

 

坐在Powells书店的咖啡馆里,订了去巴黎的机票。隔壁的人突然说,“嘿,我听到了你的对话,你要去巴黎是吗?太酷了,祝你玩得开心。”笑着接受了他的祝福。原来对普通的美国人来讲,巴黎也是梦想之都。

 

下午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在漫天摇曳的蓝天绿树的光影中,对比阅读中英文的旅游指南,愈加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文艺之都心驰神往。渴了去咖啡馆买茶喝,那个瘦瘦高高头发蓬乱的收银员突然对我说“我们有多出来的法国面包,你要不要?”“Yes,Thank you!"很喜欢陌生人之间的善意,而且很好奇它的味道,当然接受了。

 

于是心情大好,于是就有心情把手机里抓拍的照片拿出来整理。这些在一年内不同时候随机抓拍的照片反映了那一刻的“灵感”,无论什么,都和这个下午的心情一样美好。

 

http://s9/middle/50905c0egbdadbb990c88&690
去年秋天在“Silk”(丝绸)越南餐馆外。Silk位于珍珠区,窗明几净,雕花窗棂很有东方情调。侍者和顾客大部分是美国人,饭菜却是十分地道的东方料理。我最喜欢的一款是越南米线,韧韧白白的米线配上架烤过的大虾和瘦猪肉片,拌上切得细细的胡罗卜丝和黄瓜丝,浇上一碗特制的酸酸甜甜的透明调料,那种清爽又丰腴的感觉让人胃口大开,让人恨不能把舌头都吞进去,一大碗米线顷刻见底。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去一次解解馋。


http://s8/middle/50905c0egbdadbc4ace87&690
在波特兰的各种艺术集市上,总能看到这个摊子。画风有些古怪尖厉,反映着艺术家羞涩敏感又渴望表达的内心。艺术家本人是个特别瘦小的年轻人,乱蓬蓬的短发,带了一副眼镜,见到人非常腼腆的笑着。买了他的一幅画作的复制品,祝好运。 

 

http://s3/middle/50905c0egbdadbc8eb852&690
去年圣诞假期去了加拿大温哥华。温哥华市中心商厦林立,街上熙来攘往的百分之八十都是亚裔,看到一个两个白人匆匆走过反倒是新鲜。M从来没那么“乖”过,说觉得自己反倒成了少数族裔。温哥华人十分注意衣着,大部分人着装都是时尚典雅。M忍不住嘲笑说相比美国人太肥胖和邋遢了。M常常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大加鄙夷,很“怀疑”他究竟是不是美国人。


http://s9/middle/50905c0egbdadbccb4f28&690
这是温哥华Graville Island(格比兰)岛公共市场上的熟食摊子。盆子里那看上去令人馋涎欲滴的椭圆状食品可不是鹌鹑蛋和鸡蛋,而是一种类似于奶酪的东西,我实在不感兴趣。可是和旁边的食物搭配起来色泽实在诱人,所以还是让我驻足了很久。这个市场上色泽诱人的还有鲜艳欲滴的樱桃,饱满红绽的草莓,绿茵茵的芹菜,桔黄的胡罗卜,紫菱菱的茄子。。。卖菜的农夫们好似艺术家,把蔬菜码放得齐齐整整,颜色搭配得鲜鲜润润,让远道而来的我也想买些什么回去。

 

公共市场实在有股热力,有股人气,由于摊子排列的比较紧密,所以大家就在狭小的空间兜兜转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自然就密切了,不像美国,人们总是客气的保持距离。这里让我想起了中国。


http://s11/middle/50905c0egbdadbd2f831a&690
如波特兰一样,冬天的温哥华阴霾多雨。那天走到老城区Gas Town(蒸汽镇)的时候已是风雨交加。又冷又渴的我们撞进了街角的这家咖啡馆。没想到小店很有风格,不要说墙上新颖的个性画作,就是这块画体英文字母写着水牌的黑板,也都很有设计感。捧着一杯热茶,慢慢的喝着,透过窗台的绿植看雨中的行人~~


http://s9/middle/50905c0egbdadbd6d5748&690

波特兰珍珠区一堵残缺的红砖墙后面绿树婆娑,树荫匝地。绕过墙面,就来到这家叫Laughing Planet(大笑星球)的餐吧。在这里常吃到玉米粒、红豆、西兰花、鸡肉、米饭、奶酪、甜辣酱拌在一起墨西哥料理,比起其它墨西哥餐厅,味道更加细腻。这家餐吧的装帧是温和的黑色幽默,墙上挂的这幅人像看上去很熟悉吧,但总有点不对味,你知道怎么回事吗?:D


http://s1/middle/50905c0egbdadbdb177a0&690
波特兰这两年流行铜艺。这个有缺口的铜罐有种朴拙之美,从手工来讲,妙造自然要比中规中矩难多了。我想把它收归己有,可惜价格不菲,只得罢了,这些铜艺展示在我家楼下的小画廊中。每月第一个周四,珍珠区所有的画廊都对公众开放,叫做“艺廊散步”。

 

http://s1/middle/50905c0egbdadbe83db60&690
珍珠区有一家全波特兰知名的Jimmy Marks爵士乐吧。两年以来,我天天从门前经过而不入,终于在今年初拽着朋友进去了一回。客人们早早订好座位,边吃喝边欣赏台上的爵士乐表演。全场烛光,只烘托出舞台上的光和热。乐队吹拉弹唱,激情表演了两三个小时。这不是我最喜欢的那种幽幽淡淡的爵士乐,不过这个友情客串的英国男青年的口琴表演却吸引了我注意。演奏者举止优雅,琴声潇洒灵动,我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一张,暗淡的光线下照片虽然糊掉了,却有种水洗的效果。


http://s13/middle/50905c0egbdadbf1e578c&690

一向很喜欢人形的首饰,比物形的更有个性。这个长发披拂,慵懒闲散的女人吊坠是意大利首饰设计家的作品。意大利在设计上极为出色,他们的设计总是恣肆奔放,比别的国家多那么一份不羁。以前在中国美书馆看过一个意大利工业作品设计展,桌椅板凳设置甚至机器涡轮都在造型和颜色上刻意设计。意大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即使在大独裁者墨索里尼的指挥下,意大利士兵也是屡战屡败,因为艺术的随性丝毫受不得得军纪的约束。看得出来吗,本首饰只是书上的一张照片,是我在波特兰东部商业区Hawthrone街上的鲍斯书店拍得的。鲍斯书店是美国最大的独立书店,另一家在波特兰的珍珠区,是我业余最常光顾的地方。

 


http://s13/middle/50905c0egbdadbf6a8afc&690每次去波特兰颇为小资的西北23街,总要到走到尽头的Urban Outfitter才算作罢。这家店是旧厂房改造而成,高敞轩亮。钢筋水泥特意暴露在外,还要在墙面上堆上木柴,凸现后工业时代的残缺美和粗犷美。常去北京798的朋友一定熟悉这种风格。


http://s5/middle/50905c0egbdadbfcf1d64&690
“兰苏园”—波特兰的苏州园林,不一定全美最大,但一定最地道。所有的砖石木瓦都是从国内运来,由五十名苏州的园艺家设计搭建起来的。曲栏平桥,轩榭临水,暗香浮动,这里是波市体会中国文人审美情趣的一道窗口。春天园里玉兰山茶竟相开放,去茶楼里坐着喝道茶,看看书,也可以消磨掉一个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