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瓦(连载 1)(载2017年1期《天涯》)
(2018-05-29 20:40:40)
标签:
乡间的瓦天涯王剑冰瓦乡村 |
分类: 散文 |
乡间的瓦
王剑冰
一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瓦是象形字吗?瓦的结构之特别,超出了汉字的基本特征。那个往里拐的勾,在我开始习字时,总是让它不情愿地往外拐一下,此种固习很长时间不能改变,以致使我对瓦一开始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想象一场天火,很大的天火,天火过后,先人看到了被火烧过的东西,其中或许有像瓦的形状的物质,扁扁的,带有一点弯曲。泥土形成了瓦的雏形。这个雏形或让我们的先人想到了防雨的功能,也就在房顶上加以利用,由一个不自觉变作了自觉。泥与火的自觉。
而这个瓦字,是否就是那个时候第一个惊喜的发音呢?我不得而知。但想象告诉我,这是可能的。很多的事物都是偶然获取的,很多的发明也是利用了某种自然的变化。
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好瓦的颜色是十分好看的深蓝色,那是一种长期的民间蓝。那种蓝让人看着特别舒服。我说不好那种颜色。有一个词叫瓦蓝,说那个颜色瓦蓝瓦蓝的,你就知道是多么好的一种颜色了。瓦蓝似是一种沉稳而深刻的颜色,它不浮漂,不混杂,而且不褪色,经过了火的淬炼,它就形成了永远的色彩。火的物质渗入进去,火该是一种让人琢磨的东西。
你可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数百上千年的岁月。
屋总是不嫌弃瓦,即使屋子实在承受不住,也只是先将瓦卸下,重新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瓦对此总是沉默地忠厚地接受着。
瓦掉落地上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大的声响的,尤其是这些经过了数年风霜的瓦,它们的掉落甚至是无声的。
瓦最终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中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的双重意义。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水和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我曾经试图挽救一片碎瓦的命运,我用胶水将两块瓦片粘合,但是没能如愿,那是好多年前的事。那个时候,还没有像现在的“502”类的黏合剂。我用泥和水将它们对在一起,然后架到砖上,上边覆上东西,下面不停地烧火。最后还是垮了。
一滴水打在瓦上,瓦会吸收到体内,再一滴水打上去,瓦还会吸收到体内,只要不是连续的打击,瓦都能承受并且吸收,而且不会渗入到下面去。直到一连串的雨水的灌注,瓦才会承受不住让水下落。
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
瓦,我的小村的一部分,我的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