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8日《南阳晚报》:
夸南阳,说散文,话文学—— —
散文大家“烟花三月下南阳”
□本报记者 张 燕
面朝白河,春暖花开。
昨天,2016 河南省散文年会在我市召开, 省文联原主席、 党组书记南丁,省作协副主席、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 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范强,
省作协副主席、 光明日
报驻河南记者站站长刘先琴,中国铁路作协副主席徐宜发,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胡亚才、张天福等,
南阳作家群著名作家周同宾、 王遂河、 廖华歌、孙晓磊、王俊义等,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作家共 76 人参加年会。
市委书记穆为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对2016
河南省散文年会在南阳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作家表示欢迎。
写散文要“真心话,真感情,真表达”还在读大学时,
刘先琴的散文就在《人民日报》发表,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朗诵,她也因之入职中国青年报,并开拓了“新闻散文化” 的新领域。
她认为,河南的散文创作在全国举足轻重,
这次散文年会必将作为文学界的盛事载入河南文学史。 对于散文创作,她深有感触, “散文最能盛得下奔驰的感情,
是最能表达作者对文学真感情的平台, 它的包容性太强了! ”她说所有的散文名篇无一例外都是讲真话, 投入真感情,作真表达。
散文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支重要文脉,历史悠久,汇涓流而成江河。 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市作协副主席、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同宾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散文的国度,散文创作的成就非常大, 这次全省散文名家齐聚南阳, “烟花三月下南阳”。
他用一句话概括写好散文的“诀窍”:有话说,把话说好。 并鼓励年轻人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出好文章。南阳是个好地方,
“搭个散文的窝,好好下金蛋”“向内打开内心,向外拥抱世界”, 南丁说, 南阳是个好地方,
出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家,比如周同宾,他的乡土散文集《皇天后土—— —
九十九个农民说人生》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再比如廖华歌,几十年坚持写作,写出了很多好文章,写成了省作协副主席、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周同宾说,南阳和散文颇有渊源。《古文观止》
多次提到南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刘禹锡的《陋室铭》、诸葛亮的《出师表》《隆中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名篇也都提到南阳。
南阳这个地方很“散文”,
既古色古香,又有现代味。王剑冰对南阳的美,对南阳煌煌的文脉赞不绝口,称南阳春光一片,是“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文学界翘首瞩目的地方。
武侯祠、汉画馆等好比南阳文化的一个“帘”,掀开这个“帘”,里面还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在吸引着人们。
今天来南阳开年会,也是在南阳搭了个散文的“窝”,大家好好下蛋,下金蛋。
散文是寂寞的事业,要做“质朴的坚守者”
王剑冰说,散文是寂寞人干的事业,只有默默地坚持,默默地耕耘, “开自己的花,长自己的叶子,结自己的果”。
称周同宾是质朴、坚韧的文学的“坚守者”;廖华歌是文学的“老前辈”;王遂河的文风充满哲思。
省作协第五届副主席、市文联原主席王遂河说,南阳是宝贵的文化区域, 历史上文学厚重,具有很多十分精到的东西。
他认为,凡是不质朴的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南阳的散文创作很有特点,有的很有方向感,有的换个角度看世界,着重思考生活的厚重、社会的本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长垣县作协副主席陈海文说, 散文年会就像散文作家的加油站,
每年的年会自己都深受鼓舞。去年他不幸身患重病,但仍坚持写,要活到老,写到老。西峡县文联原主席王俊义提倡写文章要言之有物。
有高度,有深度,有创新,写出“大散文”
“大天地”
作家孙牧青说,
文学千姿百态,但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是丰沛思想的高度融合。 散文写作是审美的存在, 有的有大眼光、
大思路、大思考,引领时代;有的用古文的“厚”来中和现代文的“薄”。济源市作协主席葛道吉“呼唤真正的散文”,
呼吁作家走出自我,写出大天地;写出新意,用自己的语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周口市文联《大河文学》副主编李智慧认为,作家要有一颗真诚、善良、慈悲的心,触摸内心,表达发现。内乡县作协主席孙青松说,散文不仅要质朴、率真,还要有深度和高度,
在精神上有所抚慰。
此次年会是省散文学会成立以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周同宾说,这次年会有很多年轻的面孔,
说明我们的散文发展繁荣、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指日可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