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

标签:
苏轼朝云王剑冰惠州西湖感情 |
分类: 摄影 |

我住的窗外,正是半弯西湖,两棵黄桷树斜向水面,一些叶子洒在绿草地上,一些落进了水里,蓝色的水便搅进去一两点色彩。刚下过雨,雨珠一点点滴,慢动作一般。

惠州是一个温暖的地方。由于苏轼的来,它便带有了文化色彩。

惠州从来以惠为体,东坡来后,人民围众,关怀热情,送上荔枝佳品,使这个落魄之人突发情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有人研究这个“啖”字,并不是当地口音,也不是苏轼老家方言,而且在苏轼其他的作品中从未再出现过。当地人就说了,可能是惠州人告诉老苏,“一口荔枝三把火”,让东坡听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而且讲解员温小婷学说的时候,真的没有半点差别。
我们来惠州时,正是荔枝下来的时候,当地人热情,每天都有荔枝吃,而且告诉我,一回吃几颗会上火,吃几十颗反而没有事。我们试验了一下,果然如此,于是每天大快朵颐。

东坡的生命里,有两个西湖,一个在杭州,一个就在惠州。惠州的西湖原来不叫西湖,是东坡来了以后,同样为了治理湖水,东坡出资在湖边筑堤修坝。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也就叫成了西湖,湖堤也叫成了苏堤。

当时筑堤后,用的是石盐木铺成路面,后来改成了石头的。现在走在这个苏堤上,完全被一片树木遮盖了,十分的舒服。

西湖边上的西山,有一塔倒影总是入湖,苏东坡对此塔情有独钟,称之为“大圣塔”,并写诗《江月》:“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这是东坡在岭南幸福的情景。

最让东坡难受的,是跟了东坡23年的朝云死在了岭南。朝云12岁跟他,死时34岁。而东坡六十有四了吧?东坡含泪将朝云葬在了西湖边上。朝云去世后,东坡悲痛不已,曾写过一副六如偈:上联: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下联: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如影。
我前两次来西湖,都要来朝云墓前看看,替东坡献上一把野花。那时的朝云墓地尚没有整修,一片破败,砖块遗落。我说起这事的时候,小温就说,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吧?
东坡为朝云写的墓志铭,诚挚动人,感人至深:
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绍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山寺之东南。生子遁,未期而夭。盖常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粗识大意。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