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开封清明上河园宋朝水浒传苏东坡王剑冰文化 |
分类: 随笔 |
清明上河园中赏楹联
王剑冰
一
二
因为是在宋都开封,很多店名不是与历史沾边,就是与传说相近。一进入上善门就看到了这幅:“味美招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一定是家酒食之所,果然,店名叫:“孙羊正店”。这个孙羊,在宋代的京都一定是一位名人,而这个当时最为红火的酒店,是标示在清明上河图上的。
还有“三碗不过岗”,又是一家酒店吸引人的目光,名字好记,楹联更显英豪:“醇酿佳曲一盏赛仙翁,透瓶香窖两杯论英雄。”。
还有“快活林”,同样一家与水浒有关的店铺,楹联是:“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看到这幅楹联就笑了,它来自于《水浒传》第二十九回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抢过林子背后,直奔蒋门神而去,“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这一段描写很细,也很神。看后就记住了挑着的酒望子,店家更是直接拿来用了。
园中的店铺,有的是经营着宋代就有的物品,王员外家紧邻着一家“朱仙镇年画作坊”,专以印制木版年画,而且来自当年十分红火的朱仙镇。人们看罢王员外招亲,不少就涌进了这家店铺。不知道有人注意到它的楹联没有:“妙手木板巧作画,神仙向助生意兴。”
汴河码头不远有一家“汴绣苑”,是专以汴绣为业的店铺,它的楹联是:“云霞分五色,锦绣累千丝。”
还有“文绣院”,也是专做汴绣生意。而且“文绣院”当时还是皇家专门设立的织绣院,表明皇家对汴绣的重视。它的楹联也很有特点:“经纶事业从针下,锦绣文章任手中。”
前面热闹处是“虹桥染坊”,既然以虹桥为记,是否当年就在虹桥一带,而且很有名气呢?楹联简单,但见功夫:“素以为绚,青出于蓝。”
回身就看见了“大宋官窑”的牌匾,一定专门经营钧瓷和汝瓷。过去大宋官窑出品的东西,不能随便买卖,只限宫中使用。原来的大宋官窑是一个生产场地,现在却成了商业店名。这个店名起的好,楹联也充满意味,完全是对官窑瓷器的品说:“青琼紫玉鳝红奇,丽质纹衣麟釉俏。”
再看“木兰绣坊”,楹联是:“七尺锦弦听秋月,一帘彩絮舞春风。”对得好,里面是经营布衣的,而且都是粗布衣服,经手工织绣。
开封自古就有犹太人,那这个“犹太馆”就是他们开的了,楹联是:“识得天地君来师不远道德正路,修在仁义礼智信便是圣贤源头。”
有些楹联不仅文化意味浓郁,而且对仗十分工整,你看“寻根堂”的对联:一本一脉一姓一家,同祖同宗同心同德。”这是让你在百家姓里去找自己的姓,寻根嘛,找到了或是刻字于物,或是直接拿了有此姓的物件。随你意愿。
再往前走,就看出细致的来了:“味超玉液琼浆外,巧在燃箕煮豆中。”这是卖豆腐、豆浆之类的,楹联既点明了酿制的功夫,又飘扬着豆浆的美味。果然店名叫“永康豆坊”。
还有这家“黄记包子”,楹联是:“虽无伊尹调鼎手,却有孟常饱客心。”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烹饪大师,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孟常就是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以广招门客闻名,号称门下食客三千。他交游广阔,仗义疏财,很有人缘。楹联里那浓郁的文化味和热心肠,怎能不拉住食客的腿脚呢?
“张手美家”,这是什么店铺呢?看楹联:“笙歌上榻梁园晚,华灯入望众星高。”像一家歌厅酒榭,在宋时,倒是多有一边吃饭一边侑酒唱曲的。店家叫张手,还是张手美?但凡以人名为店名,都有十分底气。
三
除了经营场所,竞技场所同样有楹联。
翻过了假山,后面有一个“马球场”,里面正有人骑马打球,那是园子里的专人表演。宋代时候,马球较为兴盛。高俅就是因为马球打得好,得到了喜欢马球的宋徽宗的青睐,从而步步高升,就像现在会陪着领导喝酒、打牌上去的一样。马球场子边木制的门框有楹联:“马蹄踏破青青草,龙爪挐开淡淡云。”这个楹联在别处也有见到,但不是竞技之地,拿到这里另有了一番意味。
沿着一条弯弯小路过去,有一座别致的建筑,其中就有“斗鸡馆”,开封的“斗鸡”不是从鸡里选拔出来参斗的,那是一种专门的“战斗鸡”,名字就叫斗鸡,斗鸡在一般的地方看不到,只有来开封能让你一饱眼福,因为许多的开封市民都喜欢玩斗鸡,养斗鸡,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所以在清明上河园也设立了专门的斗鸡馆。那斗鸡馆的楹联是:“功成昂大羽,败北抖雄风。”充分显示了这种“战斗鸡”的豪壮气势。
还有“竞技馆”,至于竞的什么技,是不断变换的,可以是打斗,也可以是相扑,还可以是魔术杂技。它的楹联是:“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风浪井博浪风风自浪兴。”对的巧而工整。据说此对子是黄庭坚对以客人的,对联紧扣亭名和物名,巧妙地运用顶真,前后承接,环环相扣,别有趣味。而用在这里又有了另一层含义。
四
前面都是较为高雅的,让你感觉出宋都开封丰厚的历史文化,也有通俗一些的,百姓一看就懂,比如“清明上河园购物中心”的楹联:“进园门过虹桥请君一览,挑心爱选珍藏不枉此行。”此店也是一处大买卖,离虹桥不远。
再看“宫庭风味小吃”,楹联是:“赤心迎来三江客,笑颜送走四海宾。”招牌起的很大,似乎全是来自宫廷秘方,加上“赤心”和“笑颜”,顾客也必能满意而归。
“祥和酒家”也在美食街上,他家的楹联与店名相照:“祥云迎宾宾如意,和气待客客常来。”再看那店前笑脸吆喝招呼的,蛮透着一股子祥和之气。
前面这家“四季酒家”的楹联也不错:“进门皆是豪爽客,入座更显江湖人。”充满着大气、和气和爽气。
再看“东京酒家”的楹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从联上看得,这里直接就能酿酒,而且是自家招牌。这就使得客人放心,不仅不会喝到假酒,而且肯定能喝得顺心如意。“四季酒家”也不示弱,它的另一联是:“新增佳肴迎豪杰,久封古酿待英雄。”表明自家也有佳酿,而且还有久封的古酿。都够吸引人的。
五
经营书画的“凌雲轩”,楹联是:“一片书画灿云霞,蒲架瑰宝列秦汉。”
经营工艺品的“无同轩”的楹联是:“道心静似山藏玉,书染清于水养鱼。”
这块“四方院”的招牌,乍看不知道什么名堂,但看楹联:“三代夏商周,四诗风雅颂,”就明白个八九不离十,对联如此精粹,里边还不尽是国粹?进去看,果然是名瓷玉器琳琅,珠宝字画满目。
“宣赐碧香”也是一处做文化品牌的:“进清园感受北宋历史文化,选特色带走择端万般豪情。”看来主要是经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图有娟秀的、刺绣的、画印的,随客便,称客心。
不知怎么就转到了一座大门前,门是紧闭着的,静静的像在歇息。门上方十分端庄的一副匾额:“印刷馆”,终于见到了与印刷术有关的店铺。宋代的活字印刷使得印刷技术提高了一大步,将以前的一块块雕版变成了一个个的字模,成本降低,手工简便,时间快捷,是一次成功的文化革命。透过门缝往里望,似乎是一个专门印刷的工场。门两边有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是苏轼的传说了。东坡年轻时酷爱读书,他自撰了一副春联书于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清明上河园文化,有建筑文化,舟桥文化,美食文化,服饰文化、民间文化等等,但是你注意到楹联文化了吗?那些楹联静静地张挂在门庭的两旁,透显出一个时代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