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缆或解缆
(2013-09-17 06:18:46)
标签:
宋朝柳永李煜王剑冰散文苏轼 |
分类: 散文 |
系缆或解缆
一
一朵伞在人群中飘,慢慢飘到我的视线里。
它是从一条巷子里飘出来的,那条巷子里全是各式各样的幌子,幌子在风中摇,摇着摇着就摇出了这朵伞花。
那花飘上桥又从桥上飘下去,一直飘到水边的码头,而后上了一叶小舟,小舟起桨,无声地飘走了,就似飘到了天上去。
二
宋时汴河的码头,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一朵伞花,在一个早晨的雾中解缆下船,悠然远去?我想是会的,何止是一朵伞,何止是一条船。
生活就是这样,必然要在不停地在系缆和解缆中度过。上岸或者远去都是一种必然和必须。伞的作用,船的作用,水的作用,都是作用于此,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流动,才有了各种可能。
李煜在这里上岸了,为南唐的前程画上了一个句号。宋朝却刚刚解缆,前面的行程还很远。李煜上岸后便不敢独自凭栏,望那阑珊的春意,更不知春花秋月何吋了,将自身陷在一片往事中。他吟过了《乌夜啼》,接着还吟《子夜歌》,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听了这些吟唱,谁都会心软的,只有一个人心硬,直至要了李后主的性命。慨叹一个帝王的命运的同时,也慨叹由于一个渺小的帝王的失去,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词人。
那么,解缆远去的宋朝呢?也是经历了一次次的波涛汹涌,弄不清多少帝王被淹没在这汹涌之中。最后让人记住的一个,是宋徽宗,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系缆上岸,命运同多少年前的李煜差不了多少,甚至可以说更惨。只是这个同样与李煜有着十分精怪的艺术手艺的帝王,却没有李煜那样有着文学史上的幸运。人们快把他忘了。
包拯似乎在这条水边走得最多,他走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走得光明磊落、铁面无私。因而他走得知名度最高,以致到现今都还是黎民百姓呼唤清官盼望治世的精神寄托,成为最具号召力的代表公平正义的化身。
倒是指南针起了作用,指着大宋一路向南行。火药兵器也很历害,“霹雳炮”、“震天雷”十分威猛,那么先进的东西,最后伤了的还是自己。印刷术呢?倒是使一个大宋永远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