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静静地照着
(2012-03-23 07:50:39)
标签:
南方冬日暖阳孙娟莹学校读研乡村生命的意义生活王剑冰文化 |
分类: 评论 |
阳光静静地照着
——孙娟莹《冬日暖阳》序
王剑冰
过了春节就算进入春天了,冬天的寒冷却一直没有消去,即使不下雪也总是嗖嗖刮着北风,伴着阴沉的雨。正是这个时候,南方寄来一部书稿,打开就见了《冬日暖阳》四个字,翻看时,真就觉得一股暖阳于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照射过来,心内起了一片光亮。
孙娟莹是个认真对待自己和生活的人,从大山深处的偏远乡村走出,一直坚定地往前走,迎着照射来的幸福,从大学到研究生,从西部到东北再到广东,现在一所学校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她所呈现的文字着实是温暖的,不见有任何晦暗的色调,一个青年人的朝气扑面,让人顿生精神。很少从娟莹的文字中找到灰心,即使有些心绪不宁,也多是出自对母亲的孝意。
娟莹是一个细致的人,懂得关爱,知道呵护与奉劝。所以她的文字多有激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生命的意义》、《让心灵自由飞》、《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不敢》、《没有谁在原地等我们》等等,这些文章对他人又像对自己在说,盎然向上,满是热情,暖阳一般,不惧冬寒,只管送出自己的辉光。
娟莹的生活背景是质朴的、简单的,从《生活在路上》等篇什能看出来:“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扎着小辫子,那个满怀希望往前走,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小姑娘,慢慢地,我又回到了那个姑娘的面前,看着她,静静地看着她,看她的梦想,看她的坚定,看她的满怀希望,看她缓慢而又坚定地走出大山。”这看似断续重复的句子,流露出一种烂漫的心绪。她在《过着梦想的生活》中说:“我的父亲是小学三年级毕业,母亲还没有读完一年级。然后他们就谈庄稼的长势,谈论今天又要给地施肥了,现在天气干旱,是要给地里浇水的时候了。”真切地交代,不掺和杂质地告白,表明着自身。她还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一棵小的不能再小的小草。就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娟莹这棵小草始终挺拔地成长,不屈不挠,成绩在班上排前十还是不服气,终于在最后把自己从偏远的山村拼进了大学而后再拼成研究生。
娟莹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启示,所以她在自己的文章中不断地发散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不气馁,不放弃,让心灵充满阳光。许是做老师的职业,使她不断地把自己的感悟透给她周围的人,一棵小草感染着另一些小草,而后绿城一片,装点这个社会。
这大概就是娟莹写作的一些初衷。她谈自信,谈学会倾听,讲选择全部在自己,讲面对指责怎么办,讲时间会冲谈一切。都是凭着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写出的由衷话语,让我觉得她的对面是一个或一群曾经像她一样的孩子。
这些文字,都不是在空谈,如《时间会冲淡一切》中,她真实地谈到自己在大学和读研的时候遇到的真心相待的男孩,最后因为某些原因分手了,虽有过刻骨铭心,却因为时间的远去而渐渐淡漠,让心里腾空了地方,给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这是真实的思想和体味。她说,时间“会用温柔之手抚摸我们的创伤,会用温柔之手舔舐我们的伤口直到不留痕迹,让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前进。”在《静观己心》中谈到了女友把自己的爱情给了一个深爱的男友九年,最终发现被人骗了,而且骗得还不轻,男友不但同他人结婚而且有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女友痛不欲生,始终无法排解。娟莹在劝导的同时,开出的药方竟然是:“你不要管它,更不要把它当个事情来认真对待。既然忘记不了痛苦,那就不要忘记,好好享受它,说不定以后你想记起都难。”
娟莹不是没有苦痛和挫折,一个没有任何依靠的乡村女孩的经历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娟莹不说,或者说说的不多。比如在考小中专时母亲渴得不行,又不想花钱买水,在路边捡到一个被人遗弃的烂瓜吃。比如她曾经在大学有过心仪的男友,上研究生的时候也有真心相爱的同学,但都没有和他们走入婚姻的殿堂,为什么?还有自己的父亲过早的离开,其中有什么困顿和难受?等等,我只是在文字中扫到了这些信息,而没有读到娟莹的泪水和叹息,娟莹是故意将这些掠过了还是等待着以后慢慢述说?也许娟莹还觉得自己不够成熟,要等一等那个“扎着小辫子,满怀希望往前走,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小姑娘”长得再大些,或者说娟莹就是不要提起,就是要不断地给自己给别人以冬日的暖阳。
读完打开窗子,一股新鲜的空气送进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心旷神怡。清晨的天空不染纤尘,阳光越过高楼的丛林斜照过来,感动了一片绿树和飞起的鸽子。
想起孙娟莹在《冬日暖阳》后面的话:“阳光静静地照着,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