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威远楼
王剑冰



一群燕子绕着圈地飞,听不到他们的叫声。而威远楼上却有“声闻四达”四个大字。
从楼洞的旁边可以上楼,那是一层层的门一层层的台阶,每一道门都紧锁着,可以想见战时这楼是一个森严壁垒。危耸的基座有数层楼高,楼上梁架扶持制约,勾心斗角。三层飞檐,檐牙高啄,瓦翼参差。檐角有铃随风,铃铛的摆各不相同,这个角的这边摆,那个角的那边摆,形成一片纷杂的音声。倒是一个个垂脊兽头,昂首高蹲,动中取静。
从西安沿丝绸之路一直往西,就走入了秦设三十六郡之一的陇西,这里可是历代戍边的重镇。“韩公安抚来秦风,威远楼筑在渭滨,凭眺自看西土月,旌旗已靖朔方尘。”威远楼镇中威武,傲视苍穹。
登上楼一定能望到很远,或许就望到了那条丝绸之路,望到逶迤而行的驼群或沙漠也未可知。在那个年代,建起这样的一座威远楼,就像造起一座航母,能够起到鼓舞与震慑。威远楼是城池中心主楼,起着旗舰的作用。想当年旌旗猎猎,鼓声阵阵。周围永安门、武安门、静安门、清安门遥相呼应,可谓威震四方。“襄武屏翰”的匾额就坚实地表明着这个意思。
在至关重要的地方,函谷关、剑门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所在。就像一个巨大的衡器的砝码或秤砣,重重地立在那里,以保持一个地方的平衡与稳定。
一些窗棂坏掉了,不知燕子是否通过那里进到里面去生活。长期不上人的楼宇,成了燕子的天堂。初开始没有认出是燕子,那么大的一片,踅来踅去的,像蝙蝠。问旁人才知道那些可爱的鸟儿。
我站在楼下已经很久了,午间的阳光还是很毒,这里是高原了,楼地周围很少有人像我这样站在那里,看着一个老旧的楼发呆。过来过去的人都显得匆忙,没有一刻停留的心思。他们已经对这个庞然大物见怪不怪了,而从中原来的我却有着近乎朝拜的心理,对那些远来戍边的将士在心中也是景仰无比。这样一座融军事与艺术于一体、承载陇西历史和文化的城楼,如何不让人流连忘返?
原以为威远楼会是在郊外,没有想到处在闹市中心,这多少对它的形象有些影响,而且与那些嘈杂有些格格不入。连接它的城墙或角楼都去了哪里?是在什么年代以什么方式走失掉的?我一概不知,问一些人,也多摇头。那摇头或许表明着许多意思。这样就更显得威远楼的突兀。
过去楼的门洞是可以穿行的,它或也是一条道路的必经。茫茫人流和滚滚车轮走过楼门时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只有在想象中再现了。
两个草帽进入了我的视线,白色的草帽同灰色的楼体构成了反差,而人在楼下也显得渺小。那是两个老人,一个腰背已经驼了。人终是老不过岁月的,楼也是,但楼在岁月里挺立的时间更长。渐渐地发现,在楼地阴影处的多是上了岁数的人,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常坐。他们并没有什么话语,只是与硕大的楼对坐着。
太阳的影子又斜了一点,燕子还在空中绕着圈子。
我终是要离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