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葱茏在甘山
(2010-10-07 07:16:01)
标签:
甘山豫西杜甫石壕村唐诗函谷关老子道德经文化王剑冰秋季历史 |
分类: 随笔 |
一片葱茏在甘山
——甘山文集序
王剑冰
没去甘山之前,不知道甘山在何地,甘山的名字实在是有些意味,去了不仅那景象忘不掉,名字也会更加牢牢地记在心里。
甘山离函谷关和石壕村都不远。函谷关那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雄关横列,野风满谷,旌旗与战鼓摇荡着历史的回响。而杜甫的一次偶然的夜宿,让一个石壕小村走入了唐诗。村子的外面,有一条千年古道,粼粼车辙,深深勒入山石当中。芳草萋萋,荻花白白,直向无限远去。
这些,都构成了甘山四边的景色。何况还有地坑院,那豫西山区独有的民居生活,不知招引了多少人的兴趣。这些兴趣不管从哪一个方向踏入甘山,都会有一种如沐甘霖的感觉。因为这甘山林木实在葱茏,品种实在多样,条条曲径通幽,阵阵香风送爽。更有千百种鸟鸣,婉转悠扬成山间组曲,伴着条条碧溪涌向山外。
四季的甘山有不同的特点,一帮子作家走来时,正是秋季,甘山成了一片彩色的世界,红的叶黄的叶,铺满了曲曲弯弯的甬道。风吹飒爽,雨打晶莹。更有山间的柿树,举一伞红硕,张扬着无尽甘甜。
作家们从地坑院里出来,进入这甘山,心荡神迷,无不情怀激扬,咏诗撰文,遂成就这样一本小书。
人长久地生活于闹市,总有些恍惚,有些烦躁,有些想往。奔了这等美景,便一切都悠悠然,荡荡然,那忧烦早抛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是清净、和明与透彻。
甘山人盛情,盛情得就像这满山的绿意,让人走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有这本小书作为一种纪念,以记下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甘山的相照与相约,倒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热心人赵富海兄,联前系后,投注了无数心血,赵立功兄,顺手描画,配景配意,实为高工。此书的运作虽时经两年,终还是成就无悔工程。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心中又想了那个沉淀着历史,绚烂着风情的地方,又想再约几个好友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