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河大情结
(2009-11-24 08:19:47)
标签:
随笔张清平河南大学王剑冰林徽因七七级女性七八级大学生文化教授 |
分类: 评论 |
浓浓的河大情结
王剑冰
近年来,清平默默耕耘,致力于二十世纪中国优秀女性的研究,她写出了《林徽因》、《林巧稚》等著作,成为书店里的畅销书,产生很大反响。她还在继续探研、寻访,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写作。《大学的青青子衿》是她在创作的空间写出的,书中分老河大的记忆、当年的先生、历史的拐点、七七级同学散记四部分。我觉得这是河大学子关于河大的最好的一部书。一是内容详实,里边有很多的关于河大的历史资料,我是首次看到,很有参考价值。对于书中的人物,更是写得有形有象,让人过目不忘。二是感情深厚,清平在其中写出了很多言传身教的导师和同窗好友,文字亲切真挚,热情动人。那些影响了河大的一代又一代人物,再次引发了读者的感慨。尤其是那些亲聆教诲的老教授,读了让人倍觉亲切。这是清平真情的感染。三是文字朴实、自然。这是清平的特点,她善于运用自己的特长,知道如何构筑文字与渲染语言。书的印制精美大气,富有文化色彩。这是一部具有收藏和研究价值的文化图书,或称学者随笔。
书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配发了许多的照片,这些老照片拍自不同的历史时期,非常珍贵,这对于阅读就有了更好的帮助。真是难为了清平,不知道她是用了怎样的心思,才搜集到这些照片的。我是七八级的,属于学弟,我们同七七级的学兄学姐在一个食堂吃饭,并且在一个教室学习,多受教于同一个导师。因此我对他们是熟识的,我还和他们一同排练过节目,代表中文系拿到过学校的奖项。看了他们在校期间的照片,立刻就唤起了我美好的回忆。那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尊重知识的时代,刚进校的学子如饥似渴,到处都是朗朗书声,大礼堂、铁塔湖、东十斋、大门旁,早晨和晚上总是聚集了读书探讨的身影。那种热潮何时想起来都会涌动异然。清平涉猎到了这些,也安排了搜集来的珍贵照片,难能可贵。
我至今能记得清平三十年前的样子。那个挎着书包每天急匆匆赶往教室、图书馆的普通女孩,现在成了著名作家,写出了一部又一部让人叫好的专著,是河大校园里走出的新一代学者,这也是河大和同学们的骄傲。
这部书到手,我是满怀欣喜和热望一气读完的。这部书好读,有史料文献、有校园杂感、有学子趣闻,一书可知名校历史,可探名校风貌,可感名校正气。我向清平表示祝贺,也向母校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