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继聪散文的味道

(2009-11-06 07:34:59)
标签:

散文

云南

楚雄

余继聪

乡村

王剑冰

地理

火把节

女人

爱情

友情

文化

分类: 评论

余继聪散文的味道

王剑冰

 

认识余继聪也有几年了,认识他是从他的散文开始的.。接触很多的报刊杂志,经常性地泛泛地浏览,不可能将全部的散文都细读,也不可能都记住作者的名字。而余继聪的名字就是在这种泛泛的阅读中记下了,同时记下的还有他的散文。

余继聪的散文同其他人的散文要说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都是那样的一种写作手法,文字也都不是很长,但你总是能从他的散文中品出那么一种味道来,这种味道就是散文的味道。散文的味道有时是说不大清楚的,即如我们说不大清楚一种东西的味道,一种芳香的味道,一个喜欢的人的味道。细品这样的味道会让人有种或是心旷神怡的感觉,或是一种陶醉仙然的感觉,或是一种迷恋深陷的感觉。散文里不管有了哪种感觉,就说明这散文是不同于一般的,是能够吸引人的。

而余继聪散文最强烈的味道,当是乡村的味道。那是他十分熟悉的乡村,有着深深的依恋的情感,他熟悉那里的炊烟,熟悉炊烟飘摇着的生活,以及在这生活里辛苦的父辈,辛劳的姐妹,他熟悉每一棵生长得茂盛与稀疏的大树和野枝,熟悉树上每一只翔集的鸟儿和野枝下鸣唱的小虫。熟悉村前的小溪以及小溪里的玩伴和游鱼。云南楚雄独特的地理和生态造就了余继聪,使这个很有心计很有天赋的孩子默默地受到了滋润与培养,文学的雨露又加上了一层效果,一个作家的幼芽也就在不经意间成长起来,成为楚雄、成为云南的一方代表。

楚雄我去过,参加过那里的火把节,楚雄主要是彝族聚集区,彝族是一个尚火的民族,这个民族热情、爽快、重情、好客,不管男人女人,对爱情、对友情都显得真挚。楚雄那几天山上山下,街头巷尾,没有白天,无论黑夜,男女老幼都在跳着弦子舞,把人的情绪掀得一阵阵地高,不由地就参与其间。尤其乡间,更是充满了自然与浪漫。余继聪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无时不会受到感染并且沾染上某些性情。这是好的性情,充满边疆汉子的性情。若果他不是在一所中学里执教,我会把他看做是一个扎根于本乡本土的作家。一个作家具有一种独特的东西不是坏事,就像我们将浩然、刘绍棠等称作乡土作家一样,我更觉得余继聪也是这样的一个有着本质型特征的作家。

余继聪确实在一所中学教书,书是教的不错的,由于他的作家的身份,使得他的教学效果很好。也使得他的学生在语文课上收益更为显著。他的学生和学校都有自豪的说头。而在教学中对课文和语言的细致的分析研究,又强化了他对文字的理解,因而也就使这位双重身份的人有了更大的收获。

这些年余继聪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不少的文章被选载或编入年选、收入教材,说明他的追求是对头的。常言说,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继聪数年坚持,就得到了这个好处。他有了《炊烟的味道》、《收藏阳光》、《古典农具》、《云南的菌子》、《住在城市里的菜鸟》等一堆的收获,从题目即可以看出,这完全是一些自己熟悉的最生活的作品,无论是乡间的炊烟,还是每天都照耀着大地的阳光,还是越来越老旧的农具,还是不断出新的菌子,即使是已经住进了城里的菜鸟,也能唤起继聪的乡村情怀。因而说这些散文是独特的,是这样的让人喜欢并且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散文。

我仍然希望继聪坚持乡村生活题材的写作,我觉得这是一条属于继聪的河流,顺着这条河流会走到很远。不要像有的人总想着脱离乡下成为一个城里人,其实现在已经有人又在寻求回归了,因为他们发现少了自然的东西,纯粹的东西,有着独特味道的东西。比如早晨田野里飘逸着的那股子清香的气息,城里是永远闻不到的。现在城市的餐桌上越来越多地要上农家菜了,上玉米红薯窝窝头了,但是那还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农家的味道,想感觉这种味道必须要回到远离城市的乡村里去。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呢,只有失去才有体味,失去的越多越久,体味就越深。现在好多的地方在寻找和整修有着原始味道的古村落,人们假日里奔走的也是这样的“一路野花开似雪,但闻香气不知名”的乡间野景。为什么一开始不注意保护呢?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文学也是一样,认识的早,坚持的久必是有着好处的,等到大家一窝蜂地寻找乡间的味道的时候,会发现这种味道早在有的作品中飘然好久了,于是可以认定,这就是文学的一个本原方向。“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饤饾古人书。”望继聪在这种本原方向中领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