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老话题:谈谈杨朔散文——散文诗话(25)

(2009-10-14 08:08:08)
标签:

散文

杨朔

荔枝蜜

学生

大学

文化

王剑冰

雪浪花

泰山

创作研究

爱恋

生活

 

一个老话题:谈谈杨朔散文

 

     散文诗话(25)

 

王剑冰 

 

有人让谈一谈“杨朔散文”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老话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云南民族学院首次谈到了这个问题。

杨朔是五六十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坛的一位最杰出的散文家,他以“诗体散文”风格独树一帜。他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这个诗不是单纯的诗性,而是诗一样的境界。因而杨朔总是怀着一腔热情关注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也同他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有关。《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泰山极顶观日出》等一系列散文,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这些作品多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地展示出作者激昂向上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春光明媚的美好生活。综观杨朔散文,有三方面的美质:一是热情与爱恋;二是诗性的哲理;三是深沉的思考。基于这三点,杨朔往往在艺术构思中创造主体形象,并运用比兴手法进行深化,以达到较为完美的诗的意境。杨朔散文是对五四以来朱自清为代表的一派散文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有人这样总结他的散文:结构严谨,首尾圆合,疏密相间,虚实相映,露小藏大、曲径通幽。他的散文语言凝练传神,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节奏活泼明快,语调清丽婉转。

    杨朔散文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达到了一个高度,在一定时期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因而也就出现了研究热潮和仿效热潮,似乎散文不这样写就不成为好散文。在中学、大学的课堂上,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使得大量的学生作文也出现“杨朔风格”。这样就使散文创作形成了一种模式化倾向,严重束缚了散文的自由发展,歪曲了散文的本质特色。过后反思杨朔散文的不足:由于刻意追求“巧”、追寻“升华”,追求结尾“有一条光明的尾巴”,就不免形成一些作品构思的雷同化,构思的雷同势必导致结构雷同;构思与结构雷同,又必然导致散文风格趋向单色调,显出斧迹凿痕,使之一时成了生产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

    反思“杨朔散文模式”,是为了解放散文、更利于创作发展,却并非全盘否定杨朔散文,它毕竟在语言艺术方面,在选材练意方面有些成功的探索,毕竟在一定时期掀起过中兴散文的高潮。杨朔散文是中国散文发展中的一个铺垫,没有杨朔散文,不一定有新时期散文的觉醒与大发展。因此说,杨朔散文在中国散文发展历史中,是不能抹掉的一笔。

    对于我们今天的创作来讲,当然不能再走这种散文的老路,但由于有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心内一直存有课堂上对课本与老师的那种认可度,写作时也就往往不自觉地重蹈覆辙。时代走到今天,我们应当更自觉地自然、随意、多方位、多角度地探索散文创作的路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