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营垒中的散文诗
王剑冰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文体,如果用舞台做比,说诗是舞蹈中的芭蕾,散文是民族舞的话,散文诗就是现代舞。
许多人熟悉了芭蕾舞,看惯了民族舞,猛一下会对现代舞有种排斥感。体悟进去,会发现现代舞的舞蹈语汇与思想,有一种诗性特征,其同散文诗便是一种同样的效果。如果说现代舞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的换代舞种,散文诗就是散文和诗歌的升级文本。
能够欣赏散文诗是高品位的阅读。多读一读散文诗会提升精神,增长知性、锤炼语言。
散文诗应该是一种袖珍的文本(其实很多警言妙语都是散文诗),它易读易懂易背易珍藏,它也应该是易参照易模仿的。因而很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
二
现在来看,除了诗可以明确区分以外,有些散文、散文诗却是融在一起的。除非你硬性的将他们区分开,如果不是在散文诗专门的刊物上刊登作品,作家和编辑们也不大会认真计较。今天的写作是一种自由的写作,各自的喜爱却是个硬道理。
散文诗具有雍容、高雅、凝练、细腻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深遂、哲理、精神的思想内涵。如此,写散文可以随意而不拘形式,写诗要求凝练而具有韵致,散文诗的创作就在了两者的相交点上,或者说边缘上:一方面有散文的自由,一方面有诗的韵致。
我们读散文诗,总是能读出散文的随意和诗的意味来。
按照经验说,一个写散文的人不一定会写诗,但是,一个诗人却能够写作散文。而诗人的散文也就更容易具有诗性特征,把这样的散文看作散文诗也未尝不可。
查一查散文诗作者的写作历程,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以诗起家的。
三
那么在文学的营垒里,散文诗究竟该是散文的范畴还是该归为诗的队列?至今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散文诗当然想拉出自己的队伍独立山头,但并没有能为散文诗带来好的结果。散文的刊物往往把散文诗当成边角料,诗歌的刊物也总是在后排留那么一点小小的位置甚或连这些也不常见了。最典型的是文学奖项中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等,却独没有散文诗。散文诗的作家便默默地转场,或干脆写起了散文,或又回到自己的老本行,操练起了诗歌的枪棒。
四
实际上,好的散文诗真不多也真不好写,好的散文诗不是让你如读诗那样朗朗上口,也不是如读散文那样自由随说。好的散文诗论事入木三分,论理雄辩深邃,用词经典高妙,总是会让你的心猛然一动、让你的眼睛猛然一亮。
有些经典的散文诗,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像普里什文的《欢乐》:“痛苦在一颗心中淤积愈多,就会在晴朗的一天像干草一样燃烧起来,放出一团无比欢乐的烈焰而统统燃尽。”
而有些作家的散文诗却并非是一些短制,如高尔基的《人》、歌德的《自然》、纪伯伦的《先知园》、普鲁斯特的《梦》、圣琼·佩斯的《进军》等,都写的较长。我们在界定散文诗的时候,也不能将一些稍长点的带有很浓郁的散文诗色彩的文章拒之门外。
这样有助于散文诗的建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