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谈王剑冰(作者 岳熙)
(2009-02-15 17:09:38)
标签:
散谈绝版的周庄散文诗王剑冰文化 |
分类: 评论 |
散谈王剑冰
岳熙
一 我和剑冰认识较早,他的创作成就一直是我关注并肯定的。剑冰的主要成就是散文的成就,这包括散文作品和散文理论。但早先他还是一位诗人,他在上大学期间就在诗刊发表过作品,后来出版过三部诗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他还是河南诗歌学会的一名负责人。剑冰在散文诗的写作上也有收获,他出版过散文诗集,主编过散文诗的书籍。由于他的成就,他还获得了中国散文诗九十年重大贡献奖,这个奖项是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文艺报等权威单位联合评选的。 在散文创作方面,剑冰有自己的追求,散文家王充闾曾经这样评论过:在有些散文中,剑冰善于超越情感与激情,抵达一种智性与深邃,在似乎抽象的分析与演绎中,激活读者为习惯所钝化了的认知与感受,渗透到感觉的深处,揭示出人类文化历史的底蕴和精神流程。它们或以其对于心智的思索和启发,把形而上的哲思文学化, 以诗性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生命意识;或以独特的感悟、生命的体验咀嚼人生问题,思考生命超越的可能;或对现代文明破坏原始诗意生活提出质疑,希望回归那种澄明的、诗他意的人生状态。它们以其终极的追问,带领读者进入较大的思索空间,在冥思遐想中得到启发和妙悟。我举一个例子吧,他的《八月桂花》,写了一大批为了今天而牺牲的人,结尾处没有激昂的口号似的东西,但给人的感染却大而深的多: “走出来的时候,霍然看到一丛丛的桂花树,密密匝匝地开在夕阳中。像小米一样的黄色的花儿,在风里飞旋着,把扑楞楞的香气浓浓地泼撒,地上早泛起一层层的金黄。 阴历的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多少棵树啊,涛涌成花的海洋。桂花丛中,有一块巨石,上面用红字镂刻着一首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那是耳熟能详的大别山民歌,是人们从一月二月开始的寒冬季节等来的歌。树丛中没有别人,石头以沉默替代了歌声。沉默是巨大的,轰然一般的乐曲,像雨、像风,洒过我的肩头。一月二月三月四月连起的八月啊!一棵棵绿树挂果了,一田田庄稼收割了。有人说,看见农村的草垛了吧,一丛一丛的草堆起来,才堆成那个垛。活着的人就是草垛的尖尖,不知有多少生命把他们垫起来。 我以前不认识桂花树,没有想到它的花是那么微小,正是其微小,才要更多的花一齐开成阵势。让人怀想、让人涌泪的八月,八月的花落在地上,也还是香尘一片。” 剑冰的散文《水墨周庄》、《永远的少女》、《历史的裂痕》、《云梦草原》、《八月桂花》、《翔飞于古诗中的鸟儿》等文章多被选入了《考试报》、《与名师对话》、《中学生必读》等中学辅导教材。还有的上了中央台的《读书》节目,被拍成了MTV。 我知道,剑冰每年要撰写数万字的理论文章,而找他作序写书评的总是在他那里排了队。 要说散文与诗歌和散文诗还是比较接近的,互相的感知与语言的运用都有关联,但剑冰还写长篇小说,他的《卡格博雪峰》有三十万字之众,出版后曾在羊城晚报、绍兴日报、九江日报、济宁日报等八家报纸连载,《海峡》、《红岩》、《创作》、《中华文学选刊》等大型刊物也进行了选载,雷达、林非、阎纲、李存葆等人都对此书有过专论。据说剑冰还写有一部小说没有脱稿,他一直找不到一个整块的时间。我是想,等剑冰有了空闲,他会再整几部小说出来的。他现在的时间有些散,所以他只能写些片段性的东西。 二 说剑冰不能不提那篇《绝版的周庄》,那篇散文已经成了当代散文的名篇。大家说到周庄的出名,一是因了陈逸飞的画,再就是因了王剑冰的文,这篇文章产生的影响太大了。我记得我们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去的周庄,剑冰随后就有《绝版的周庄》发于人民日报,当时周庄的领导就给剑冰写信,称是写周庄的最好的散文。果然这篇散文影响甚广,被选入了上海高中语文课本,被福建、山东、广西选入了语文试卷,又成了历次高考模拟试题,还被选入了数十种的散文选本。其中有《中华百年游记精华》、《百年百篇经典美文》、《中国当代散文经典》、《全国初中课外阅读》等,基于这篇文章的影响,周庄专门为剑冰颁发了周庄荣誉镇民的证书,将他与其他为周庄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排列在周庄的荣誉榜上。周庄还把《绝版的周庄》全文刻石,以一堵老墙的形式成为周庄的一个景点,以永久昭示其人其文。2006年文学报举办以周庄为题的全国散文大赛,剑冰以新作《水墨周庄》参赛,又拿下了唯一的一等奖。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剑冰为周庄写的一部书《绝版的周庄》中的一篇。《绝版的周庄》的书稿剑冰用了两年的时间,最近终于写出来了,他是认真的,用他的话说,是不敢轻易地交稿。周庄的领导看后即刻打来电话,表示了十分的满意。这部书周庄会做成一部礼品书发行。 2006年剑冰在周庄小住了几天,他很珍惜这几天的时光,每天都定了闹钟,先是在五点起床,起来即往庄子里边赶,但他发现还是有些晚,阳光已经照到庄子的屋瓦上了,人们也走动的不少。于是他又四点半起床,这样他就跟上了日出。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正好,透亮又清明,照射的地方都净白净白的。他就坐在桥头用笔记下了这种感受。 而庄子里的人大部分是在五点半开始起来,一个个的房门渐渐有了响声。人们开始做着一天应该做的事情。剑冰是这样记述的: “一个小店正在开张。 女主人不厌其烦地取下一块块门板,正如她昨晚不厌其烦地一块块地装上。 装上或取下这些门板,也许就显出了周庄人生活的节奏。 一些时间就在这样的节奏中消失了。 门板一块块抽取的时候,一些红红绿绿的物品就显露出来。不像城里的卷闸门,猛一打开,里边的东西就一览无余。 周庄的每个小店都不会这样。 这就有了一些神秘的感觉。在早晨,一个一个的店铺,一块一块的门板都在依次打开,仪式一般,表明又一天生活的开始。” 剑冰对周庄有着一种十分亲近的感情,剑冰是北方人,但他所在的家乡紧靠渤海,是地地道道的水乡。另一点可能是他离江南较远,对于江南的生活感到新鲜,所以出现在他的文字里的感觉就是全新的。在周庄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同周庄人真正地成了朋友。周庄人也把他认为是周庄的代言人。在网上点击他的名字,很多都与周庄有关。 三 表面看剑冰是一个不善于交流的人。他不熟悉的人,总是不大同人家过多地交谈,熟悉他的人都说,其实他是一个很有热情的人,也爱开玩笑,说起话来幽默风趣。当然他的沉实稳健还是多于活泼的。 我和他曾多次一道同行,他总是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后来我才知道,在近十年的光景里,剑冰是怀有痛苦的,那是因为他的母亲。从发现母亲有病,到治疗,到失去母爱。剑冰一直没有解脱掉那种对于母亲的深深的情感。剑冰对母亲是极孝的,但是他又显现出自己的无奈。最后母亲还是走了。剑冰总觉得是自己没有为母亲找到更好的大夫,没有带母亲去北京治疗。在母亲查找出病情的时候,剑冰还在云南参加由他组织的全国散文年会,为此也耽误了几天时间。这都成了剑冰内心的愧疚。他曾跟我说,人一旦失去了母亲,就好像失去了一切,天都塌了,让你觉得你的奋斗再也没有什么意义,那个最知心、知疼、知冷知热的人再也不见了。我无法劝慰住剑冰,就总是见他陷入沉思之中。那次在黄河壶口,他一个人对着汹涌的波涛大声地呼唤妈妈,呼唤得满脸涌泪。这一幕我没有看到,我是在他写壶口的文字中发现的,他把母亲说成是一条大河,而只有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吐出心中的块垒。 母亲去世后,剑冰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难,曾跋涉于途,更是去了很多僻远的地方,他似乎是在寻求什么,但他仍然怀有深深的痛苦。母亲生病的时候,他曾拜过大大小小的庙宇,母亲走后,他对此再也没有了心思。我曾看到剑冰写有关于别人母亲的文章,但他没有关于自己母亲的文字,他说他一直无法动笔。得知他人母亲生病了,他会反复告诫人家要多尽孝道,看到人家写母亲的文章,他也极力推荐。有一个基层作者送一部关于母亲的书让他看,他写出了洋洋洒洒四千字的评论,他感到是遇到了知音。剑冰曾跟我说过,在街上看到老太太,他就往母亲身上想,母亲如果活着,也是这样苍老了,母亲如果活着,也是这样幸福地走在街上,享受着儿女们的关怀,母亲如果活着,自己就不会满街找不到依托。他有时会把别个老人看成自己的母亲,跟着人家半天。 我总感觉,自从失去了母亲,剑冰变得有些怪怪的了,他有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甚至同家人的关系,有些人就不会理解他,他也不需要人家的理解,他没有办法进行自我的表白,他甚至也不明白自己怎么了。一个人的时候,或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的时候,他就会偷偷地哭,大声地哭,哭自己的妈妈。剑冰其实是一个十分可怜的人,他往往在这个时候没法与人交流。人家的母亲好好的,人家同你所想的不同,人家不知道你内心的苦痛,人家也无法帮助你解脱心中的苦痛。因而剑冰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独享了这种苦痛。他在等待着时间的逝去。而这些是要以消耗生命为代价的。剑冰曾不止一次地在某些场合的演讲中,表明过世间的大爱莫大于母爱,他会例举很多的例子,自己说得掉泪,也把别人说得热泪横流。 我不知道如何帮助剑冰,我也在等待着时间。但我不知道要等待多久。我有母亲,这也许正是我无法理解剑冰的理由。 四 剑冰除了写作,他的业余爱好很多,他喜欢书法,喜欢摄影,喜欢游泳,喜欢旅游。我后来还知道,他还喜欢音乐,他作过词,也谱过曲,还会拉小提琴和二胡,会吹小号。他曾经是中学和大学文工团的一员。其他的我没怎么见识过,但我见识过他的摄影。他对于影象的把握像他的文字一样富有智性和灵动性。每到一个地方去,只要有好的景色,就会调动他的积极性。他的抓拍速度是令人喊叫的,再看他照的图象,果然就有些与众不同。他同人出行,也许别人只获得了一种东西,而他既获得了文学的,也获得了图象的,且都是艺术的。我觉得这也说明他的机敏,他对艺术的感知与把握表明了这一点。 我觉得剑冰也有他自己的不足,他这家伙不喜喝酒,也不抽烟,这就使他少进了一些场合,少接触了一些人,也就稍显得离群。给他打电话,他总有事,即使坐下来他也灌不了几口酒,让人同他尽不起兴来。 当然,这样也可能给他制造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得他更多地进行他的工作和事业,我也说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