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话(8)
(2008-12-07 03:29:12)
标签:
诗话炊烟乡土味山原文化 |
散文诗话(8)
王剑冰
城市的餐桌上比较喜欢玉米饼、高粱馍、烤红薯了,但尝起来总觉不如想象中的好吃。
想象中的是什么呢,是过去的那种乡土味。
不知道是土壤的改变,还是水质的改变,还是种子的改变,还是味觉的改变。
事实上很多作家都是从乡间小路上走出来的,乡间的泥土构成他们最初的情感和认知,母亲似的河流、父亲似的山原,衣袂似的炊烟,伙伴似的牛羊,成为他们最早的灵感。
阴柔的麦子、阳刚的玉米、空泛的背篓、具象的铁锨甚或飘摇的花布衫、跳动的小辫组成的文字,都闪着灵动的光点。
现在的乡土文章多是先前记忆的存货或是意象中的东西,城市与乡村的距离越来越近,而伤害越来越深。
曾经清澈于童年的河流或许早已干涸,袅绕的炊烟或许成了文物。文字中商品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一如我们吃到的怀旧食物。
经过装修的生活多了一种危险的悠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