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起一个话题

(2008-03-28 17:02:13)
标签:

杂谈

记录

教育

抗日题材

王剑冰

分类: 随笔
 

想起一个话题

 

    暴力与金钱在人性面前最为尴尬的时候,概是物质生存条件较劣或较优的时候。

    看到一篇文章,一九四五年五月,日本五十九师团一个中队进入了中国的一个山村,他们不仅要吃掠夺来的粮食,还想有“肉食”。鸡、羊、猪之类全都找不来的情况下,指挥班长权本正代曹长与中队长伊藤诚少尉竟然商量着作出了一个决议。很快,中队长就带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中国姑娘,日本曹长在中队长转身之后猛地拔出短剑刺入了姑娘的前胸……下边的事不说也已明白,凶残的日本人把中国少女的青春胴体做成了“菜”。

    这是本多胜一在《天皇的军队》一书中写出的吃人事件。书中写道,最好处理的部位是大腿,两人把大腿肉切下来剁成片,炒了炒。一个中队有七十人在最前线,人肉的量意外地多,估计一个人可以分到两片肉……也许,在日本侵略军来说,这两个刽子手会因体恤士兵而受奖,然而他们随意杀戮并且吃掉的却是一位手无寸铁的少女,在野蛮与残暴面前,已经无什天理可讲。“没办法,来一个活人吧。”刽子手的决议竟是这般随意,好像即将丧命于他们刀斧之下的不是他们的同类。

    对于失去自由而面对残暴的生灵来说,女性更是首当其冲。她们不但受以强奸、割乳、剖腹的凌辱,甚至被充补“无肉之炊”。好在多少年后,找回一点人性的权本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认罪交待了这一事实,让历史有了一个证明。当然,也证明柔弱在凶残面前是何等地可怜无助!

    前些时看到另一篇文章,德国一家餐馆为了招徕顾客,让美女赤身裸体躺在餐桌上,身上摆放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海鲜外加鲜花。真是一道别开生面的美味佳肴!这文字还配了图片,几位食客伸手举叉,正争先恐后地享用裸女身上的食物,那裸女四肢分开,坦然而仰,表情十分自然,并无被羞辱之感。也许正因为如此美妙自然,才引动了顾客争相享用的欲望。而这些“顾客”,我想不会是一些同类的女性吧!结果会是怎样?不难想象,一定是顾客、餐馆老板、裸身的少女三满意。顾客满意是食色又食物,饱了眼福也饱了胃口,老板满意是生意兴隆、美名远播,裸女满意是毫不费力挣钱多多。

    这个裸女佐餐的图片初看时真让我心一惊,看不见的那些嘴脸,只差没有将筷子变成刀具将裸女分吃了去!概不是发生于那个野蛮的时期。那个时期男人以凶残对待女人,这个时期男人则以金钱对待女人,这一道菜,恐不是一般人士所能消受得起的。那么这个世界女人始终是屈服者?前者为残暴所屈服,后者为金钱所屈服,为人果腹,为人佐餐。在男人所需要时随时献出肉身与美色,只要男人具备两样东西:凶残与金钱。

    当然,不好简单地一概而论。面对凶残,女人难以回拒,只有迎受。太行山区流传着一位抗日女英雄的故事,她是妇女主任,被日寇抓住,要她供出同党,否则割掉她身上的肉包饺子吃。她坚强地痛骂敌人并不屈服,日寇将她腿上的肉一片片割下,做熟端到她面前吃,她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浑身鲜血淋淋,但仍面对敌人的狞笑怒骂不止,敌人又割去她的乳房,最后割去了她的头颅。女英雄无法拒绝残暴,却能够选择坚毅,在她的怒骂下,侵略者吃下的人肉饺子未必那般可口。而面对金钱,女人是可以回拒的。有人作了一项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三陪”女是自愿的,且将此行视为一种“见效快、来钱多”的职业,以致使某些税收部门要对她们收取所得税。看来相对于残暴而言,金钱更可怕。有钱的男人不管多么丑陋粗俗多么老迈,只要舍得花钱并不需用暴力即可怡然自得地享受到美女的服务。在法西斯德国攻陷过的东、西欧国家,在日寇占领过的东南亚地区,在惨遭过屠杀与奸淫的中国的南京,“三陪”女们正在向金钱施放着媚态。

    有时怪想,男人何以拥有凶暴与金钱这两样东西(当然不是所有男人)而女人没有,女人有了金钱后又会屈于凶暴,被掠夺被害命。社会终究是个很难琢磨的东西。对男人还好琢磨,对女性则不大好琢磨,尽管善良、儒雅、极富人性又拥有金钱的男人为数不少,威武不屈、金钱不淫的女性也大有人在。

    关键还是人性的问题,前面曾提到的权木的幡悔即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人性的存有与回归在于外部环境更在于自我,有些三陪女由卖淫到吸毒最后走上不归路时醒悟了,醒悟不仅找回自己也教育了社会。有人说,这个社会如果没有女人,暴力和金钱也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说法未免偏颇,反过来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街头偶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