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为大,就必做你们的仆人
(2020-07-15 21:44:16)
标签:
财经周永亮博士领导力 |
蹲下身来,你会更高大
“领导的基础不是权力,而是权威,权威是建立在爱、服务和牺牲基础上的。”
有一群人前往东方进行一次探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有主见,并愿意充当领导的角色。服务于他们的是一位叫李奥的仆人,他负责为所有人提供生活服务。他的乐观主义和他的歌声总是陪伴着他们,鼓舞着他们。有李奥的陪伴,这一次探险旅行似乎成了一次美妙的观光旅游,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
这个简单的故事后来引发了一场管理学的革命。197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CEO罗伯特·格林利夫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写出了《仆人式领导》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仆人式领导的概念,揭示了关于领导的一个真正的本质:
在西方,仆人式领导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耶稣基督,他教导他的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者,统治管理他们;有贵为大臣者,操权约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在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做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做众人的奴仆。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罪赎。”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总认为领导者是拥有特殊才能的人,他们设定组织的方向,制定组织的重大决策,激励组织成员,处理公司突发的重大危机等,他们变成组织成员心目中的英雄,因此也更加强了他们对短期问题的重视,变成处理危机的高手。然而《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认为“未来新组织的领导者需要的是一种新的领导力,我们称这种领导者为"转变型的领导者",他们不同于传统的"执行型领导者"。他们不但是设计者,也是教师、教练,更还要扮演仆人。
所谓仆人,即为服务
领导者必须扮演仆人这个角色。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要关心组织中的人,因为他们是组织中核心与精神之所在。仆人心态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一种发自内心愿意服务他人的意愿。这种仆人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为所领导的人服务,另一方面是为组织的目标、使命服务。智能的领导者顺应自然的运作法则,从服务之中,体认到内心的丰足,从无私帮助别人之中,变得更有成就。
当一个领导人愿意像仆人般服侍他的下属时,并决心满足其心理的基本需求如爱、自尊及自我实现,且在影响力所及处负责打造有助于部属生命成长之健全环境,与他们建立关爱、尊重、信任、接纳及承诺的关系,就能获得领导人的威信及影响力,还能以此激励他们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全心投入心力、才能及创造力,为达成共同目标奋战不懈。
具体而言,仆人式领导学讨论到的领导技巧可归纳为下列七项:
一、拥有权威但不是以权力逼迫共事者,也就是说这个权威是学术上或技术上的权威,但不把权威当作权力。
二、与所有的顾客或学生、员工或部属、老板或股东等保持良好关系;
三、领导是影响他人以热忱与领导者合作,努力完成共善之目标;
四、聆听共事者的意见;
五、尊重所有的人甚至以无私的爱照顾并负责;
六、领导者应像公仆但公仆不是百呼百应的奴隶,而是以对方真实需要为出发点;
七、考虑到所有共事者的合理需要,但不是要什么给什么。
对于熟练管理技巧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领导力可以来自服事人的,来自牺牲奉献。正如传统领导所强调,你希望继续造就那些没有带灵魂上班的员工,却也奢望从他们身上榨出巨大的财富,这是不是很矛盾呢?
试着在工作的地方中引入服务为本的仆人式领导力,因为它是唯一可以令员工能真正带着心灵上班的终极方案。不然,我们便继续为员工进行什么激励课程、改善沟通、重整流程,但这些活动似乎没有触及管理中最基本的假设:人是要管的,所花费的投资也全是枉然。在没有改变人的价值观和基本假设下,这些外加的奖励和改变,只为掩饰极需了解的核心问题:控制。但问题是我们要员工以另一种态度去玩同一个游戏。
在竞争和零和的环境中,赢的可以得到一切荣耀,当然包括对下属的控制。输掉下来的,失望之余,也有可能从此只带躯体,不带灵魂地抽离工作。因此仆人式领导,是希望我们可以重新建构一种文化,令每一个人可以赢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