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只有自己的人,当不了合格的管理者
(2020-07-06 20:29:59)
标签:
财经周永亮博士 |
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 |
带队伍,首先学会与亲信相处
结果是靠队伍干出来的,而队伍中必须有核心团队的存在,而核心团队的核心就是亲信。
在带队伍的过程中,一个领导人一定会有所谓的自己人,也就是“亲信”。这既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又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一个领导者没有自己的亲信才可怕呢!如何与亲信相处是一个很具技术含量的活儿。
我们先看看水泊梁山上宋江和李逵的关系。在整个梁山团队中,宋江与李逵的关系是最近的几个人之一,宋江罩着李逵。李逵对宋江言听计从,在整个梁山,只有宋江“哥哥”他服气,当他犯了严重错误时,以处理事务公平著称的宋江也找台阶不给“铁牛”更严格的处罚。对此,梁山上的人们也有些议论。时间久了,宋江的这种偏袒态度就演变成了一种放纵,俗称“惯坏了”。结果,宋江终于因此而“摊上了大事”:
元宵夜闹了东京后,宋江等人先回了梁山,李逵与燕青后来离开的东京。二人走到离梁山不远的地方停下吃饭。就在这吃饭的功夫,李逵、燕青听说了“宋江抢夺民女”的事情,李逵气得咬牙切齿:“我敬爱的宋公明哥哥竟然干出这等狗事来?!”,当即饭也不吃了,准备回梁山找宋江论理,燕青让他冷静一下,先弄清楚此事是否是真的。李逵说:“人家自己都说亲眼看到宋江了,此事还会有假?”,不顾燕青劝说,一路赶回梁山,上了忠义堂。就来找宋江。宋江还没明白李逵怎么气冲冲的就来了,李逵圆眼一翻,大声说:来来来,宋哥哥,让铁牛先把你的脑袋砍下来再说。说完,抡斧就砍。
宋江吓得连忙躲开,赶紧问:铁牛,你疯了吗?又喝酒了吧?李逵说:我没疯,是你伤了兄弟的心,你让我们做好人,瞧你自己的腌臜事。他边说边追着宋江砍。直到武松、鲁智深等人来了,才制服了李逵。
宋江气得直哆嗦,厉声喝问:说,你这厮,吃了什么药了,怎么乱砍人啊?李逵把刚才在酒店遇到的事情说了一遍。宋江气乐了:我这几天都在山上,几位兄弟都在一起,我不可能有分身术啊。
不过,为了证明此事真伪,宋江还是答应让那位民女的妈妈认认,免得李逵等人不服气。
通过这件事,宋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李逵是自己最亲信的身边人了,几乎无话不说,常常没大没小的在一起,李逵的心中没有多少领导的感觉了,有的都是兄弟、甚至父子的情感。一旦他发起疯来,心中的约束少了不少。从此之后,宋江对李逵小心了不少,开始注意保持距离了。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在人员管理过程中,就算有过命的交情,就算是掏心窝子的兄弟,就算是亲兄弟和夫妻,你在工作状态中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也要讲究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能什么都跟他讲,不能什么都不避开。作为领导者,就是要吃形象饭的,你自己不注意,其他人不会自然而然的尊重你。
眼睛盯住离你最远的人群
如何管理好自己人?古人提供了一个原则,近严远宽,先严后宽。近严远宽就是身边的人要以严为主,对距离你比较远的基层人员可以宽一些。内在的道理很简单,身边的人一天到晚的与领导在一起,常常沟通感情,称兄道弟,甚至无话不谈,领导那点“糗事”,他全清楚,时间一久了,就像李逵对宋江那样没大没小了,他们中的一些把持不好自己的人可能就会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到处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伤害了领导形象,扰乱了管理秩序。
因此,领导人要对身边的人立规矩、设天条、讲道理,也就是得画个圈圈。在圈圈内,我们还可以称兄道弟,一旦触犯天条。那对不起,决不轻饶。而那些基层的员工就不一样,距离领导很远,一天到晚也没有机会见到领导,他们往往对领导敬畏有余,亲密不足。作为领导者就要有意多走动,见到基层的人员多问候,不能总是板着脸,即使基层的人员有点小毛病,更多的时候是温和的提醒,即使违反制度需要处理,也要交给他的直接上级处理,而不要现场发飙。
涉及待遇问题,策略也是一样的,先远后近,你最好先给那些距离你比较远,甚至你不太喜欢但是有功的人。为什么?这叫公平。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一口气封了二十几个功臣。接下去,其余的将领日夜争功不止,竟然封不下去了。
有一天,汉高祖看见那些尚未得到封赏的将领成群结伙地坐在沙地上,神色诡秘,交头接耳。他不禁起了疑心,询问谋臣张良这是怎么回事。张良说:
“陛下怎么连这都不知道!他们是在商量谋反啊。”
刘邦大惊失色:“天下刚刚安定,他们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本是平头百姓,就是靠着这帮哥们得了天下。如今,您贵为天子,所封者皆为亲信故人,所誅者皆为平生仇怨。可是,还有许多人没有受封呢。如果真的按照军功封赏,恐怕分尽了天下也不够用。这帮哥们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担心您因为无地可分而采用追究其先前过失的手段,不得不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唯一的出路当然是谋反。”
刘邦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忙问:“如何是好?”张良答:“陛下您最恨谁?”“当然是雍齿。他最早背叛了我,又曾多次陷我于窘境,我早就想杀他了!”
“那就尽快封雍齿为侯吧。”
刘邦虽然一身无赖气,但大事不糊涂,立刻就明白了张良说的道理。于是,即刻置酒,封雍齿为什邡肃侯,食邑2500户。
那些未及时得到赏赐而心中胡思乱想的将领们,听到雍齿这个被刘邦恨透了的“反复小人”都受了封,心里踏实了许多:
“雍齿这样的人都得到封侯,我们的爵位当然不会有问题啦。”
这叫“封一人而安天下”。如果领导总是在待遇方面先考虑身边的人,先考虑比较亲近的人,那些为玩命的人就会心凉了下来,就会离你远去。
同时,还有一类人,他们是有贡献的,但是由于个性的原因,不愿意与领导亲热,或者不会亲热。如果领导忽视了这类人,其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他们往往会被认为是“老实人吃亏”的典型,似乎谁能说会道谁就能获得更多奖励和位置。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心中永远有一个提醒:注意那些默默做了贡献的老实人,不要让沉默的雷锋吃亏。
《后汉书》里讲了一个刘秀封冯异的例子值得现代企业家琢磨:
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有一个核心团队,人称云台二十八将,也就是有来自南阳的二十八个大将,其中有一个冯异的人,他跟着刘秀平河北,定关中,功高盖世,但却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说,每次打完仗,别人都去刘秀那里邀功的时候,他都躲在大树下闭目养神,以至于刘秀用“大树将军”的昵称来称呼他。
刘秀每次分配位置和奖金的时候,并不是第一个分给邀功最厉害的人,而是首先找到冯异。这一招让很多人有了一个强烈的印象:老板给待遇不是只给那些唧唧喳喳的人,而是会给真正有功的人;不管你去不去说,老板一定会看得见的。
领导者是一个组织里风气的创造者,你有什么样的风格,组织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如果你把更好的待遇给了那些整天在你身边高谈阔论的亲近之人,人们就学会了官样文章;如果离你再远的人,只要他做得好,你都不会忘记,大家就会守本分、去做事!
国富的一个客户企业老板有个习惯,每次出差回来第一件事不是见中层或高层,也不是见家人,不管时间多晚,一定是先跑到工厂里,和正在加班的工人聊聊天,和保安谈两句;他到了哪个城市出差,如果时间允许,他一定跑到办事处或分公司去转一圈。
在我们的团队中,有很多类似冯异这样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老黄牛,他们做事踏实,不会表现自己,或者没有时间去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善于发现这样的老黄牛,大力表扬他,不能让他们吃亏,否则,就没有人愿意踏踏实实地为组织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