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周永亮博士执行力 |
分类: 执行力 |
仿照优秀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奖罚规定也非常严格,但是执行效率仍然很低,甚至下滑;
大幅度增加了激励的力度,与同业最强大的激励没有差别,甚至幅度更大,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搞得鸡飞狗跳,团队的心却散了,大批项目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引发了客户的大批投诉;
公司的管理很人性化,各种小关怀很贴心,结果是员工的体重增加了,心情快乐了,气氛融洽了,加班的人看着时间更长了,但是干活的效率越来越差。
前来沟通的老板百思不得其解。2002年我讲执行力,主要是呼吁老板重视执行,而今天,没有一位老板不重视执行,甚至常常把提升执行力挂在嘴头上,而且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运用了很多制度和工具。在这个角度看,中国的老板都是反应很敏捷的,也都是很聪明的。“智”可能运用到了极致,但是,在我看来,执行之所以成为顽疾,原因不在于我们有了多少“智”,而是缺少一个“慧”字。
明白一切事相叫智,了解一切事理叫慧。敏捷为智,明断为慧。如果从建立制度、完善工具的层面上,很多公司的执行力建设已经很到位了,甚至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在今天智能化程度也很高,但是,其运作机理、关键把控仍然不明就里,这就像一个学拳者学习了一套号称天下无敌的拳法,而且打得虎虎生风,而且对付一般对手也没有问题,但是遇到顶尖高手,便处于下风,一到关键时刻,就可能犯致命错误,轻则受伤,重则丧命。其实,不是学的拳法不好,而是对拳法的根本要领不清楚,关键时刻,不知如何决断。
当然,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企业的情况也大为不同,没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执行原则,但是,要想提升执行效能,实现执行目标,对于执行的智慧把握就变得特别重要,否则,不管你在执行上下了多少功夫,都可能会事半功倍。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还有一句话更说明了执行智慧的重要性: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什么意外。
也就是说,在执行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什么“黑天鹅”,都是因为缺乏的智慧理解,忽略了内在的常识。这其中,有几条不断的为优秀的企业所奉行:
第一条,彻底。所谓彻底,又可称之为无他。很多情况下,执行不到位,不是制定的制度不好,也不是执行人不会做、不能做,而是执行中优柔寡断,心中牵挂太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战争中尤其如此,而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你会发现,多么简陋的制度也能让企业执行得很到位,比如张瑞敏刚刚当电冰箱厂厂长时候的“不得随地大小便”,还有很多完善的制度犹如废纸一堆。所以,好的执行体系不在制度有多少、有多完善,而是看你有多彻底。这也是当年法家协助秦朝崛起的奥秘,同时当代一批优秀企业崛起的机理,比如,华为执行力最强的时候不是现在,而是创业早期。这一点是读《华为基本法》读不出来的。
第二条,心性。所谓心性,又可称之为无我。心性,本质上是内心的能量取向,而这种心理能量的最高级形式就是一种无我状态。就是领导者的执行意志和执行系统是否更充分接近人性的内核,释放了多少心性的力量。如果只是调动人们外在的力量,执行的效能估计达到70-80分就ok了,如果调动了心性的力量,效能超过100分,甚至难以估量。一个人的心性在平常状态下,举起100公斤可能做不到,但面对危机来临的一刹那,可能会举起300公斤的重量,我们在视频中看到那种危急时刻的神躲避正是这种心性力量的充分展现。
第三条,变易。所谓变易,又可称之为无相。变易,是《易经》的重要核心思想,可以看成佛法中的诸行无常、诸法无相。执行过程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行为过程,就是看着别人的方法和工具再好,也需要变成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学习是必须的,模仿是会出事的。这就是那么多人去海尔、华为以及国外知名企业去学习,精髓没有学到,学到了很多皮毛,最好发现于事无补。你今天看到华为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拿来就用,岂不是这种方法的来龙去脉、机理如何,结果肯定是东施效颦。这肯定就是着相了,学到了外观,不知内在。20多年前,有一家企业到另一家优秀企业参观,参观者看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机器,也看到了很多令人惊叹的制度建设体系,有人就问:你们不怕我们学习了这些,会超越你们吗?结果,人家笑笑没有说话,内心会说:这些你就是都搬过去,也不管用,说不定还会发挥相反作用呢。
一点体会,进行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加载中…